8月9日,以“文化创造财富·创意提升价值”为主题的创意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理州剑川携2家企业亮相会场创意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剑川万城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在现场展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沙盘模型,全面展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规划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剑川董月畅黑陶有限公司带来了瓦猫、茶具、餐具、花器、摆件等30多种黑陶制品参展。
据了解,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是依托剑川精湛的木雕技艺、独特的白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剑川木雕为核心,融历史、文化、商业、电子商务、休闲、景观、体验、旅游于其中,打造集市场、加工制造、技艺传承、文化创意、民俗旅游为一体的高品质5A级木雕旅游小镇。小镇据县城8公里,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项目概算投资34.14亿元,一期投资15.8亿元,建设周期3年,被列入全省首批创建一流特色小镇之中。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新建区一期项目于2017年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同时,剑川作为全国木雕艺术之乡、石雕文化聚宝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剑川土陶制造也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海门口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陶器。公元713——792年间,剑川的第一座城池建在今甸南上下登(古称上下墩)一带,史称“罗鲁城”。《元史·地理志》载:“罗鲁城,在州治南十五里,唐时有此城,即瓦窑村北。”由于其地质土壤优良,适于制陶,长期以来,甸南的民间就一直从事陶业生产,民间素有“上登瓦,不用敲打声翁翁响”的美称。鼎盛时大部分人能烧制土陶,从上登村到天马、发达一线长约2公里多的公路边,陶制品琳琅满目,形成了“陶制品”一条街。剑川黑陶的制作,并未借助现代技术,取土、泡浆、练泥、拉胚、修胚、雕花、打磨、烧制……所有的工序都按照传统的制法人工完成。黑陶质地坚硬紧密又透气,数年前“兰花热”时期剑川黑陶花盆曾供不应求,但2008年后随着兰花的萧条和现代文明的发展,黑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甸南也剩下几家人在制作经营。
剑川黑陶艺人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黑陶制作,不断和各地制陶艺人交流切磋,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技艺手法,不断在原来的陶器制作中加入新创意,让剑川土陶以新的姿态容颜重生,同时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让更多人认识土陶。在他们的努力下,“剑川黑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现在的黑陶产品已达60多种,有摆件、茶盘、花盆、碗、鱼缸等等,走入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