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金向路:一条延伸到大山深处的生态绿色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18-07-12 15:19:09 |来源:七彩云南 | |责任编辑: 刘荣
泸西县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大加快。
又到香葱采收季节,在金马镇爵册、新坝等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两旁,收葱客商正指挥群众搬葱装车。以金马爵册、新坝路网相连的这条乡村路为运葱大队整装待发点,过两三天,这些香葱就能在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超市或农产品市场上售卖。
“我最有体会的是农民以前是骑着三轮车、摩托车,现在是开着小轿车来打工,他们的年收入都要在三四万元左右。”泸西盛赢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永祥告诉记者,当初来金马建这个盛赢公司,他主要是考虑道路交通网络的方便。近两年来,县委政府交通部门加大投入,着力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环境绿化,让老百姓感觉到农村公路环境清洁、路面宽阔,盛赢公司在运输上也有很大促进,更方便、更快捷。
像盛赢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样,因农村公路网通达的优势入驻泸西的龙头企业有很多家。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不仅推动了全县“果、菜、药、花、畜”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群众土地流转,让一大批“双薪”农民应运而生。
“现在农村的交通方便得很,道路四通八达,外地老板都觉得我们这个地方好,大量地搞土地流转。”金马镇新坝村村民张玉学说,他们家也流转了一部分土地,土地流转后不仅有了租地的收入,全家的主要劳动力都去给老板打工,实现双收入,家庭也比以前更富裕了。
据了解,明康汇生态农业泸西基地就通过金马镇农村公路向杭州峰会输送生鲜蔬菜72.44吨;云南宏升蔬菜种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辐射带动中大河片区农户发展蔬菜5万亩。本地原生态的水果、蔬菜等农特产品通过一条条农村公路进入城市、进入市场,成为商家和客户青睐的“香饽饽”。金马镇新坝村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陈丽琼因此而享受着路网连通给她带来的大实惠。她说,交通便利了,快递公司取件、送件更快捷,村里的电商平台可以把农产品快递出去送到客户手中,坐在家里就可以赚钱。
泸西县金向路
给这些企业和群众带来方便的这条路叫金向路。2014年全省农村公路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金向公路成为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示范路、样板路。泸西金向公路起于金马镇,止于向阳乡阿盈里村,全长40公里,连接金马、白水、向阳3个乡镇13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受益人口12万余人。原路基宽5—6米,鉴于该路既是通村公路,也是金马、白水、向阳三个乡镇的重要连接线,又是坝区与山区的主要通道,还服务着全县现代烟草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已难以满足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路面等级,方便群众出行,泸西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实施金向公路改造提升。2013年,争取到资金5414万元,进行了28.5公里的道路改造。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设计、一次性投入,每公里投入高达190万元,路基宽度扩至10.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7米,满足了群众出行和发展需求;道路两侧在建设时采用“路基加宽、同步绿化、便于管护、注重实效”的绿化模式,建设时留出绿化空间,同步用滇朴和女贞等苗木进行了全程绿化,成为一条生态绿色通道,让群众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绿中行”的出行效果;完善了排水设施,并根据路况特点,分类设置护栏墙、警示桩(墩)、减速带等不同类型的安防设施,有效保护了公路和群众的出行安全。金向公路改造占用群众土地较多,全部为群众无偿提供,群众的积极支持,有力保障了公路建设。
交通先行筑坦途,条条道路连民心。这条延伸到大山深处的生态绿色致富路金向路只是泸西县“四好农村公路”的一个缩影。路通产业兴,2017年,泸西县建成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13.5万亩,农民卖菜收入12.86亿元;种植水果26万亩,总产值6.8亿元,种植规模、果品品质、总产量、总产值多年来居云南第一;发展银杏、灯盏花、万寿菊、三七等生物药业特色产业7.65万亩,总产值18亿元。
同时,泸西县还依托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的优势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机遇,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吾者温泉国际养生度假区一期投入运营,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完工,高原足球训练基地、东方玫瑰谷国际旅游度假生态园一期、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泸西城子古镇全省一流特色小镇等旅游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使得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2017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15.8万人次,同比增长42.0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54.66%。
近年来,泸西县秉持“大交通促进大流通、引领大开放、推动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抓好抓实“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自然村通畅率、公路列养率、路政管理覆盖率、硬化公路绿化率、乡镇客运站建成率、建制村客运招呼站建成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建制村通邮率8个100%,形成了“县乡相联、村组相通、区域一体、四面环合”的农村公路网络,构筑了一条条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绿色坦途。(文/蒋惠云 李国能 图/黄光明)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