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塞”99名学生,再挤不能“挤孩子”

发布时间: 2018-07-11 08:38:36 |来源:新京报 | 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 孟君君

 

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统筹,同时加大贫困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才能彻底化解大班额问题,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室里挤着99名学生;开学一个月了老师连名字都记不全;由于教室不足,教育局腾出办公楼当学校——湖南新化“超级大班”挤爆中小学的一则新闻报道引发关注。

当地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化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万多人。特别是近年来,学生一直以每年近8000人的速度迅猛增长。与此相对的是,新化县城区近40年来,只新建了一所思源学校,之后就再没有新建中小学。该县一校长介绍:“2010年,该校300余名学生。而现在该校的在校生人数达到了5808人,8年间激增了14倍。”

其实,这现象并非新化所独有。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乡村中小学的撤并,乡村学生选择进城读书,而城镇学校容量有限,于是不断增加班额,一些地方的“超级大班”也随之产生。

而这,显然与国家的政策要求差距不小。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要化解大班额问题,思路无非有二:一是增加城市学位供给,建设新学校或者扩建原来的学校;二是办好乡村学校,引导学生选择留在乡村学校学习。而这两者从根本上说,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虽然明知当地乡村学生涌入城区,可涉事地方政府却不增加城区学校学位供给,只是一味往原来的学校既有班级“加塞”。

这其实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具体而言,我国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主要以县乡财政为主。虽然近年来我国由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承担生均公共经费,降低了县级财政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重,但由于义务教育教师的薪酬是由县级财政保障,所以经费的“大头”还是由县级财政承担。

据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新化城区中小学校每增加一个学位,需要政府一次性投入5万元,这不包括每年4000元的运转经费。而新化县2017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7.9亿元。如果城区每年增加2000个学位,政府在硬件、师资和运转等方面的投入,每年需追加两亿元,令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不堪负重。

故此,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角度来说,应该强调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具体而言,应由省级财政统筹省域内的教育资源配置,这才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对贫困地区再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才能彻底化解城镇地区的大班额问题,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者熊丙奇)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