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传丝公主》16日登陆云南省大剧院 带您穿越时光 梦回大唐
发布时间: 2018-06-12 11:13:47 |来源:七彩云南 | |责任编辑: 尹晓
“昔者,在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这段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中的文字,千年后,形象地成为一部舞剧的序幕。6月16日、17日,大型原创舞剧《传丝公主》将登陆云南省大剧院,用民族舞蹈与西方芭蕾舞交织的艺术语言讲述“丝绸西传”的情感故事,带领云南观众穿越时光,梦回大唐。
《传丝公主》由西安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历时三年打造,以《旧唐书•西戎》《新唐书•西域》《资治通鉴•唐纪》中拂菻国与唐朝友好往来的史料为文化背景,以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的记载为依据,与英国人斯坦因19世纪初在新疆和田地区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唐代木版画“传丝公主”相印证,讲述了1300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
该剧从艺术本体出发,力争每处细节都尽量符合史实,整体舞蹈动作设计颇为考究,敦煌壁画飞天和唐代仕女图等都为创作团队提供了古典舞编排素材。在舞段和舞蹈的设计中,取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画意演绎《簪花舞》,取唐代画家张萱《捣练图》笔意演绎《捣练舞》,取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意生发《西凉武舞》,从细微处融入唐诗、唐画、唐俑等唐代文化的艺术因子。
此外,该剧的音乐和舞蹈表达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立足传统,古今贯通。舞剧音乐从日本的林谦三,中国的叶栋、陈应时等音乐家对唐大曲、敦煌琵琶曲等唐乐古谱百年来的研究解译成果中,学习、借鉴复活的唐代音乐形态,与西安鼓乐、秦腔音乐、陕西民间音乐和西域音乐元素进行交融互补,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最具唐代音乐基因又有当代美学意蕴、不同以往唐代题材的舞剧音乐风格。
“‘无盛唐,不传丝’希望通过我们的舞剧让昆明的观众了解泱泱大唐,都城长安,美丽丝绸。丝绸之路不仅连接了盛唐与西域,也通过《传丝公主》连接起古今,让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西安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方明表示,在融合“一带一路”倡议,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人民的艺术家必须与时代同步,才无愧于新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云南省大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宇耕介绍,第5届南博会暨第25届昆交会期间,云南省大剧院将配合南博会活动,推出云南省大剧院艺术周“惠民100活动”,即艺术周的所有演出,包括舞剧《传丝公主》、舞剧《贝玛•莲》以及音乐会《声音的艺术》等,票价均为100元。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