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的“宝贝”走出去 舒城县的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时间: 2018-05-23 14:50:18 |来源:六安新闻网 | 作者:刘进 储著坤 |责任编辑: 沈晔

 

这些日子,家住舒城县南港镇金星村的贫困户黄本群心情不错,前不久,她在邻村的一家企业找到了活,“估计一个月有一千七、八百元的收入,比待在家闲着好多了,”5月14日,在采访中,黄本群笑着向记者介绍说,“都是些手头活,挺适合我的。”

因病致贫的黄本群一家五口人,患有慢性病的她,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的压力就落在了黄本群老公的肩上。“两个月要复查一次,一次就要一千多块,在这边做做活,等于医药费有着落了,减轻一些家庭负担。”黄本群告诉记者。

黄本群所说的这家企业,就是邻村过湾村的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中,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樊浪生,回到了家乡,开始创业。“如今,乡村振兴战略被不断提及,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在樊浪生的心目中,通过农业产业、生态旅游,把家乡的美食、美景推介出去,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乡到底有啥特色呢?回到家乡的樊浪生思索着,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过湾村大片大片的良田。“技术这块没问题,毕竟自己学的是农业,毕业后在外地农业企业工作多年。”樊浪生告诉记者,“过湾村的农田特别适合种植水稻,可种植出来的水稻得有特色,才能打开销路。”于是,樊浪生想到了利用科技增加附加值。就这样,在外地广受欢迎的“富硒米”概念,成为樊浪生的“突破口”。他积极联系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提供技术指导,改良土壤、科学种植,按照生态种植水稻的模式,开发“富硒米”产品。

“或许是运气不错,让我们赶上了电商的‘末班车’。”樊浪生笑着说,2014年,众筹概念正红火,樊浪生上线了“富硒米”项目,没想到订单如雪片式纷至沓来,当年下半年,实现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有了订单,就可以着手组织生产了。”樊浪生这样形容“第一桶金”,即提前锁定了消费,通过预售、认购及会员制的模式,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轨。

小试牛刀的樊浪生并未满足单一品种的成功,在“富硒米”主业基础上,拉升产业链,扩大产品线,开发出多种粮食、谷物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实现过湾农业会员总数突破百万大关。2018年,公司将完成合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武汉、郑州等覆盖全国的物流分仓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在樊浪生看来,不仅企业要发展,也要带动乡村发展,助力百姓富裕。“不忘初心,这也是我当年返乡创业的信念之一。”樊浪生说,目前,过湾农业公司在舒城、叶集、金寨、霍邱以及池州市石台县流转有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带动等企业扶贫方式,帮扶周边多个行政村170多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和黄本群一样来自金星村的贫困户沈守翠,来公司已经4年了,“老公患有腰间盘突出,基本没法做事情,要照顾家里,我也不能出远门。”沈守翠说,前些年,听说企业招工,就过来试试,没想到收入还不错,加上流转土地给企业的收入,沈守翠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计划今年脱贫,应该没啥问题。”沈守翠说。

樊浪生告诉记者,通过流转“老、弱、病、残”人员土地,以及优先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实现了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截至目前,公司流转土地400亩,解决周边失地和下岗员工100余人的再就业问题,其中贫困就业33人,19名特困人员办理了“社保”。通过金融扶贫,户贷企用18户,除应付行息外,每户年终分红3000元以上。利用企业电商平台,宣传当地农特产品,为当地农民代售土特产及家禽家畜近1200万元。此外,每年分别捐助过湾村40000元、金星村20000元用于村级硬件设施建设。

在樊浪生看来,除了让乡村的“宝贝”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能够来到乡村,感受乡村的魅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2017年10月,安徽过湾农业公司以百万会员为基础,结合本地民俗文化成立安徽留乡湾度假有限公司,建设留乡湾度假村,打造休闲旅游业。把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农事体验融为一体,同时增设地方农特产品生活馆,集中推广展销六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留乡湾度假山庄正式投入运营之后,每天至少接待200人次。”樊浪生告诉记者,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旅游景点如万佛山、万佛湖、九一六茶园等地的旅游人气。

“我们希望立足‘消费向导’,坚持品牌引领、品质保证,品种优先,构建产业兴盛、电商发展、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经济圈;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示范区及田园综合体示范区,积极树立城乡和谐、统筹发展的乡村振兴建设典范。”采访结束前,樊浪生颇有信心地表示。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