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降“身价”可成为拉动消费引擎
发布时间: 2018-05-10 10:09: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责任编辑: 孟君君
为实现“2018年计划接待入境旅游者220万人次”目标,旅游资源大省江西最近放出“全省10个5A级旅游景区全年对落地昌北机场的国际游客提供免票优惠”等大招,打响了发展入境旅游攻坚战。此前,浙江天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消国清景区门票,免费开放。这是浙江省继西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里之后又一个免费开放的浙江5A级景区。
时下,风景区门票价高之所以让公众纠结,一边是老百姓外出旅游的越来越多,毕竟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旅游需求不断增长,一边是景区门票越来越高。此前有报道说,玩遍136家5A景区需要普通百姓一年不吃不喝,且这136家5A景区目前仅有寥寥数家是免费的,这样的比例实在太低了。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无疑是国内旅游市场不成熟的体现。而旅游门票高得离谱的背后除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外,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更是旅游门票价高的“推手”。一方面,目前多数景区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你涨我也涨”的攀比心理驱使景区靠频频涨价获得生存。另一方面,部分著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财政长期依赖门票收入,也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过高,早为公众所诟病,很多景区还以“涨价限制客流”为名继续调高票价,实际上这些风景名胜区多是垄断资源,游客根本没有别的选择。这说明高端景区在定价时对游客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欠考虑,在这种定价机制背后,透出景区权属不明的尴尬——到底是全民所有还是部门所有,定价是该市场说话还是政府拍板。在此背景下,老百姓更应关注的是景区定价机制,使之回归公共性定位。这包括景区定价是否考虑国民收入水平,是否经过严格的民意机制,最终是否体现了景区的公共属性。
人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随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游山玩水,陶冶情操,旅游开始和衣食住行一样变成生活必需品。然而,景区门票高企,提高了旅游门槛,难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旅游诉求。由此说来,舆论吐槽的“玩遍5A景区需2万”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现象,而是一道沉甸甸的民生考题。
现在,一些地方已经让公众享受到多个节假日免费的“公益大餐”,下一步,风景区也应当走向低收费或是免费。这一方面需要政府担当责任,通过降低国有景区票价、建立国家公园制度等,切实解决老百姓“玩不起”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景区走出对门票的单纯依赖,通过提升人性化服务、增加服务品种、拉长产业链条等多种渠道来实现经济效益。
早在2002年10月,杭州悄悄拆除西湖环湖围墙,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西湖景区接下去发生的故事为大多数人知晓:游客人数年年上涨,景区口碑名扬四海。统计显示,只要每个游客在杭州多留24小时,杭州市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由此可见,一张门票如同一根杠杆,不但撬动了旅游业的全面提升,还带动了整个服务业的突飞猛进。 (吴学安)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