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对校债“认捐”,学校能安心收下?
发布时间: 2018-05-08 09:18:52 |来源:检察日报 | |责任编辑: 孟君君
“学校负债,凭什么要学生还钱?”5月4日上午,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一名学生家长向《楚天都市报》投诉称,其孩子马上就高三毕业了,老师却要求每个学生为学校捐款,最少1000元,上不封顶。英山一中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校新课改后学校为搞建设,负债3000余万元,为了还清债务,该校便邀请新老校友为学校捐款。“高三年级学生捐款,并不是学校发动的,而是部分家长看到学校有困难,主动联系学校要求捐款。”(5月7日澎湃新闻)
家长的疑问是“学校负债,凭什么让学生还钱?”学校的解释是“不是学校发动的,是部分家长主动要求捐款。”在中间沟通这事儿的老师则在微信家长群里密集发布家长转账金额,并以“流汗沮丧”的表情说道“远远落后于别班”。一场关于捐款的闹心剧在英山一中这所省级重点公立中学上演。这场戏该不该有?谁是这幕剧的导演?这对于即将参加高考马上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值得细品。
我们知道,国家设立的公立学校的学生,是教育行为的接受方,并无分担学校建设成本的义务,除了法律法规明确应缴纳的费用外,学生没有其他缴费义务,更没有为学校还债的义务。
校债,是否属于捐款须用于的公益事业,暂且不论。先说,捐款应该自愿,包括捐不捐自愿和捐的数额自愿,为何落到英山一中就成了学生回家要钱,至少千元?
老师对学生“至少千元”的要求和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的表达,均带着强硬的味道。“一名高三学生介绍,他们班主任在布置捐款时称,少于1000元,将不接收捐款。”这是给家长压力,特别是心理上的压力,明眼人都看得出。马上高考了,任何一名高三学生和家长都不愿在这个时候和学校老师较劲。所以,从老师的做法看捐款,这样的捐款需打上引号,一来并非内心自愿,二来不存在借与还,说是强制摊派更合适。
老师做得不对,有可能是扭曲了学校“邀请”“自愿”认捐的本意,也有可能这就是学校的真实意思,不管学校认不认,具体由老师向学生和家长做要求,在后者看来,这就代表了学校的意思。因此,如果存在老师曲解学校捐款本意的强派行为,学校应调查清楚,把这部分捐款如数返还学生。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学校邀请“新老校友”捐款或许毛病不大,但收下在校生(从这里毕业了叫校友,还没毕业的叫在校生)的捐款,问题不一般。家长捐学校认,和老师要求家长捐但学校不知情,在影响效果上是一样的,都影响到家长和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期待。人是社会人,也是经济人,投入了势必要关注效果,而拿人手短是人之常情,一个立足育人的学校,不该收下在校生的捐款。
最后,仍不免好奇的是,为什么一所公立高中会产生校建3000万的债务,对于校建,学校预算和相关教育、财政部门审批有没有问题?这么大的债务缺口,到了老师要求高三生“至少千元”捐款的程度了,出于学校财务风险防控的考虑,应提醒有关部门要适时介入审计了。(王心禾)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