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旧屋基彝族乡:集“四人”之力 力促脱贫摘帽
发布时间: 2018-05-03 16:45:57 | 来源: 七彩云南 | 周选光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集众智、汇众力战胜“贫困”,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干事创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
罗平旧屋基彝族乡:集“四人”之力 力促脱贫摘帽
“勇者”开路,着力攻坚克难创佳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乡领导干部亲身示范、以上率下,干部职工顶着巨大压力,白+黑、“5+2”,奋战再脱贫攻坚一线,一路攻坚克难开创新局面。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的目标,以“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为主,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扶贫措施。党委政府创新实施“菜单式”扶贫模式让贫困户“点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考核“评菜”,依托干部职业技能和岗位特点,为不同类型贫困户送上私人定制的“精品点心”,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从志愿服务、慈善帮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等方面为贫困户贴心“上菜”,累计投入9000万元,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累计减贫267户97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85%降到2017年的1.57%,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世界山峰之都--那色峰海景区
培育“新人”,绘就脱贫攻坚新蓝图
“旧屋基乡要发展振兴,就必须激活乡村旅游。”旧屋基彝族乡党委书记许松琳说。该乡有着绿色生态是最大品牌和民族文化最靓名牌先天优势,该乡注力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活力,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全力打造小三峡旅游风景区、那色峰海旅游风景区、野生猕猴保护区和彝族风情农家乐,积极探索民族风情游、徒步峰林游、自行车健身游等乡村休闲旅游新模式,让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以前穷的叮当响的大补懂村、洋洞脚村、白石岩村等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乡村旅游脱贫新“捷径”让农民口袋鼓了起来,乡村美了起来,悄然绘就了一张旧屋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蓝图。
女企业家认养一窝蜂
引进“外人”,注入脱贫攻坚新动力
该乡紧紧牵住产业脱贫的“牛鼻子”,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一条龙产业化运作模式,先后建设了那色家园、小板田等6个“一窝蜂”养殖基地,引进罗平县云岭蜂业公司与全乡180余户贫困户签订合同,公司负责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养殖和生产经营,合作社负责管理协调,通过政府扶持、合作社管理、公司回购,最终达到贫困户分红增收的效果。同时,该乡开展“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行动,在该乡党委政府牵头下,曲靖市女企业家协会罗平分会、中国工商银行罗平支行、罗平兴福村镇银行、罗平烘焙工坊食品有限公司、云南驰远昊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到小板田一窝蜂基地认养53箱,价值16.5万元。通过认养一窝蜂,实现了小蜜蜂成脱贫大产业,助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脱贫的新模式。
大补懂村农家乐
“能人”带动,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该乡以“党建+产业”引领脱贫,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农业产业为纽带,破除农业发展瓶颈,形成“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更涌现出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比如,该乡得古村陈兴毕可谓是农村党员的致富带头旗,他筹建20万元资金引进三叶青30万苗,种植面积15亩,收入达3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种植专业户增加了8家,他主动与农户面对面交谈和实地指导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种植户的水平,全村向社会提供无公害三叶青中药40万余苗,创利40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同时,中草药、特色经林果业种植、生态猪、生态鸡养殖、餐饮服务业等领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致富“能人”在其中各显身手,为脱贫攻坚提速加档。
真抓实干方显英雄本色,为民服务才能有口皆碑。目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和关键阶段,即将迎来最严“国考”,旧屋基彝族乡开足马力全速冲刺,确保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周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