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旁听生诠释了“学习的兴趣”

发布时间: 2018-04-28 09:11: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东原 |责任编辑: 孟君君

 

如果要问:83岁的耄耋老人应当怎样生活?重庆老人杨旌宏给出的答案很另类:上大学!今年寒假过后,杨旌宏老人已经作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专业“学生”就读了3个学期。从2016年年底“入学”,首期同窗的孙子辈“同学”已在去年夏天“升级”,而他又与新一批“学弟”“学妹”再次开始同窗苦读。杨旌宏说,读书上学、研究古汉语就是他的乐趣。有人会觉得他读大学已经太老,但他觉得,这有什么,如果读不懂,就多读两遍。

杨旌宏老人只是一个大学旁听生,正如我们熟悉的,“旁听生”是一个美好的词,产生了不少“扫地僧”式的高人,但杨旌宏还是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从年龄上讲他可能是最老的旁听生,还因为从学习目的上讲,他可能重新诠释了“学习的兴趣”。

提到学习兴趣,我们并不陌生,几乎在每个人的求学过程中,都被老师和家长强调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在学习道路上迸发出无穷的活力、耐力与创造力。在现实中,很多学有所成的人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区别只在于学习兴趣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可是,还有着学以致用的说法。在大多数人心里,兴趣是为学习服务的,而学习是为使用服务的。如果脱离开学习,兴趣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我们在杨旌宏身上却看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兴趣,而不是兴趣为学习服务。

那些不理解“老年旁听生”的人,倒也未必是认为年龄这么大了,学习精力跟不上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认为年龄已经这么大了,即便花力气学出来又有什么大用?古人讲学习,还有“货与帝王家”的说法,可在杨旌宏老人身上,似乎看不出任何学习的目的性。但也正是这种无目的性,才让学习更具有纯粹性,带来了“学习兴趣”的另一种解释。

在主流观点里,保持学习兴趣是为了掌握更多知识,而这只是一种过程,本身并非目的。可是,又有谁说学习本身不能成为一种目的呢?其实广泛的兴趣,有很多就是作为一种目的存在。譬如现代人有着很多爱好,这些爱好本身也并不产生任何功利价值,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这恐怕用工具性无法理解。同样,学习兴趣本身又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目的,纯粹只是为了兴趣而学习呢?

当然,年轻人身上担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大多数人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使用。但我们也应该理解和接受一种人,对他们来说,学习更多是一种兴趣。就像杨旌宏老人一样,学习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工作,甚至也不是为了得到认可,而只是兴趣所在。杨旌宏老人介绍,自己高中毕业,一辈子都从事钢铁冶炼的相关行业,是典型的工科生,老来才发现“古汉语”才是真正的兴趣,退休后一直钟情于此,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以看到,这是一种纯粹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年旁听生重新注释了“学习兴趣”,让我们看到了纯粹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着这种纯粹学习兴趣的人可能并不少,他们真对学习充满兴趣,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在一些“有钱又有时间”的老人身上有着清晰呈现。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老年大学”这么红。

关于养老,我们已经日益正视精神需求的存在,已经看到了“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面对这位“老年旁听生”,我们更加深切地意识到,“学习型养老”正在向我们走来,而这对政府加大公共供给、完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原)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