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云南富宁: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凝心聚力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18-04-24 16:49:48   |  来源: 富宁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研究室   |   罗云芬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近年来,富宁县聚焦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在大抓基层中,注重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精神,用老区精神激励着43万富宁人民艰苦奋斗,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全县旅游、交通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一派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坚定信心跟党走”的富宁革命老区精神已成为一张响亮“名片”。 

打造本地红色实训基地 传承弘扬老区革命精神

打造一批本地红色实训基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七军就曾在富宁县开辟了覆盖滇黔桂3省28县的革命根据地,是云南省内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为一类革命老区县。富宁县充分依托革命老区资源优势,结合边疆党建长廊、国门党建、四位一体示范建设等,进一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将基层党建、边疆党建与红色党建进行深度融合。以田蓬狮子山对越自卫还击主峰战斗遗址为活动阵地建起了南疆红领巾辅导站,先后修复建起了归朝青年会址、谷拉革命纪念馆、谷拉甘屯红军洞、谷留碉堡、滇黔桂风云人物馆、粤东会馆、洞楼惨案遗址、那能万人坑、剥隘镇革命纪念馆、阿用红色文化陈列室等一批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同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归朝—谷拉峡谷风光、木央—田蓬边境线等旅游资源,打造“红军驿站”“英雄崖”“红军洞”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县内“红色旅游长廊”逐步形成。在打造红色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当地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组织力,促使每一个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点都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实训基地,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服务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向好发展作用发挥明显。

实训一批党员干部。革命英烈铸就丰碑、历史积淀文化,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到各红色实训基地开展听革命事迹、重走红军路、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吃红军饭、叙红军情等传承革命精神悟初心记牢使命系列活动,感受老一辈革命志士开展地下工作、革命斗争时环境的恶劣,经历的艰辛,历程是何等的不容易,反思是以前他们的工作难还是我们今天的工作难,使灵魂和理想信念得到再次洗礼和升华,在感悟富宁革命老区精神中,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群众的革命意志、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开启新时代下新的征程,坚定走好新征程的信心。目前,每年依托红色实训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200余批次26000余人次。

州级爱主义教育基地、全州党史党性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甘屯红军洞

县级爱主义教育基地——谷留碉堡

融入群众讲党课  面对面思想引导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采取“传统党校”集中轮训,“流动党校”、“千堂党课进基层”、召开革命研讨会、县级领导下乡进村、宣讲团送训等方式,以“富宁革命老区精神”为素材,全覆盖轮训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促使党群干群心齐气顺,攻坚克难,坚定决战脱贫信心。

党员干部群众实训上“硬菜”。采取“选派参加上级培训为示范、县乡组织集中轮训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开展红色实训”模式,科学设置政治理论、党纪党规、历史使命、现场教学等培训内容,扎实开展县乡集中轮训。积极整合县级领导、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县委讲师团、先进模范、支部结对等各层次和领域力量,深入挂钩帮扶、即将脱贫出列攻坚乡、村、组群众中讲等方式,讲党恩、讲国策、讲党史、讲巨变、讲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的艰辛、讲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讲新时代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征程道路,激发感恩情怀,自觉传承和发扬富宁革命老区精神,忆初心、悟初心、记牢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激励广大党干部群众投身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千堂党课”有妙招。结合脱贫攻坚、党建固边、乡村振兴相关重点工作以及群众生产科技知识等接地气的课程,与时俱进创平台,拓展“互联网+党课”,建立微党课,充分发挥党支部QQ、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的互动、便捷优势,开展网上教学。利用远程电教平台播放录制的精品党课,加深心灵共振。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长期在外的党员,将优秀党课资料装印成册,“送学上门”和“到家讲授”。3年来,全县共计开展讲党课4300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45000余人次,制作精品党课12部,在引导党员“学”,促进党员“做”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红军雕塑

旗帜引领促脱贫  农村旧貌换新颜 

革命精神催人奋进。在富宁革命老区精神的激励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勇担责任、开拓创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不断提升,政治核心功能进一步凸显。全县上下正在谱写一曲“千军万马战犹酣,党群合力拔穷根,攻坚克难摘穷帽,全面决战决胜小康”的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铿锵战歌。

旗帜引领,者桑乡德上新村易地搬迁呈现新模式。提出“党旗引领,决战贫困”思路,采取“点面结合,集约用地、产业集聚、易地搬迁、小集镇开发、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小集镇。德上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党建引领下,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主体作用,组建德上新村自建委员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甘蔗、油茶、杉树等产业,通过在景观坝中投放鱼苗、出租活动室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一年内实现了“项目建设推进快,群众就业安居乐,村内事务管理好”的目标。

创新思路,那能乡易地搬迁获好评。通过“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集镇开发建设+产业助脱贫”推动,围绕“一心一轴两带三片区四组团”的规划布局和总体思路,发挥党支部作用,一年时间,丁吉等3个小区建成130户546人顺利入住,集镇从“无街”到“有街”,从“一条街”到“几条街”,激活了群众潜在发展动力,形成“一河两岸柳,五道十里花,千亩桔绕镇,老区美如画”的集镇聚集效应。党支部切实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和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搬迁后,16户贫困“老伙子”讨了媳妇,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边疆党旗红,木央镇决战脱贫有新招。30年前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烽火前线和主战场,承载着守土固边、兴边富民的职责使命。镇党委率先垂范,提出“等不来好日子,实干才能小康”的号召,实施“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兴产业、促发展”兴边、固边、稳边工程。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产业联在实体上、把实体联在农户上,采取“党员大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以上。提出“四零”服务群众工作法,在边远村寨设立民事代办点代办农事1.7余万件。“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脱贫攻坚赢好评。探索推进“五联六同”军警地共建活动,开展边境“红旗飘飘”工程,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激发内生动力,花甲整乡率先达标脱贫。通过选准配强脱贫攻坚队伍,坚持以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以“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老党员、老干部+年轻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模式,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感恩教育”深化教育引导群众,激发群众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为脱贫攻坚汇聚了强大内生动力。2017年,整乡率先在全县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凝心聚力促攻坚,田蓬镇“党非”融合大发展。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打造“国门党建”新形象,党建扶贫双推进,采取党组织引领、“两新”组织推动、贫困群众参与的方式实现全民发展产业大融合。发展合作社120余家,在10家“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9个,实现营业收入1816万元,带动459户群众脱贫致富,涌现出云南老厨娘、边关茶叶等一批党建作用发挥好、生产运营成效好、社会效应好的“两新”组织,形成了“三万两千”特色产业群和“两横一纵”香料、药材种养植产业示范带。同时,全县还涌现出了板仑龙迈村“穷则思变奋勇脱贫”先进村集体、群众联名挽留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万文庆等先进典型。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完成通用机场、泸西至富宁高速、国道219线富宁段、省道239线富宁段等项目前期工作,39个行政村实现通村公路硬化419公里,打通10条100.7公里重点连接线公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850户、建成安全住房2975户。

德上新村

紧跟时代步伐  富州大地春雷巨变

云岭大地战鼓响,革命老区党旗红。八十多年前,富宁人民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艰难而又坚韧地扛起了革命的红旗,在艰苦卓绝的岁月年轮里,用忠诚书写生命的壮丽。曾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硝烟,没有削弱富宁人民的意志和信心,反而使革命老区精神深深根植于一代代富宁人民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激发起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昂扬斗志。岁月如歌,彩云追梦谱新篇。八十多年后,继承革命遗志的老区人民,坚守信念、不屈不挠、不甘落后、艰苦创业、奋起直追,在发展的浪潮中立下一个又一个壮举,县城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神火集团电解铝项目落地富宁,甘蔗、食用菌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剥隘库区开发、环城路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机场建设正在起步,穿境而过的广昆高速公路、富那高速公路、云桂高铁,承载着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奔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彼岸。

富宁县城新貌

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

昔日的滇黔桂边区正以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的新面貌崛起于珠江上游。富宁革命老区精神,正在谱写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新的辉煌。(罗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