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便民为民“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18-04-04 08:57: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孟君君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优化设置,把“让群众提供证明”变成“由政府查验证明”,改变传统的“群众跑”为新型的“政府办”,实现责任的归位而避免倒置,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奇葩证明”存续的空间。

外地购房提公积金交购房证明、被收养人投靠养父母入户需共同生活证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京中高职考试出具街道办盖章……今后,这些证明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北京市最近又取消50项证明事项,其中一半多的证明事项将由“群众来回跑”变“政府办”“信息跑”,采取征信系统查验、部门调查核实和信息共享方式办理,方便市民办事。

群众开具证明之难,一些地方屡见不鲜的“奇葩证明”足可佐证。为了开具有关证明,有人几次十几次奔波而未果,不是“一直走在办证的路上”,就是“一直在路上办证”。效率低点儿但有解决的门道就不怕,最怕的是有的证明根本找不到办证的部门,让人无所适从。比如某地一名女子,到派出所请民警帮其丈夫开具一份“不用天然气自杀证明”,否则燃气公司就不给通气。另如老人丢失了老年证,被要求到派出所开丢失证明,买房要开“无犯罪证明”,换残币要开“现金被老鼠咬碎证明”,各种“奇葩证明”大行其道,让一些办证机关也不胜其烦,只能是以隔空喊话和吐槽方式表达不满。

在现有网络技术和资源共享模式下,一些证明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些部门之所以设立“证明门槛”,实为懒政使然。明明一个电话便可以查询搞定,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了解相关情况,却偏要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来回奔波之后才给予放行,这些做法中有的已有刁难之嫌。

近年来,简政放权和提高效率成为主流,取消各项证明事项以方便群众办事的活动开展了多轮。之所以取消,一方面在于这些证明通过调查核实、网络核验、内部信息共享等方式可以解决,达到证明的目的和实现的路径并不困难;另一方面在于,有些证明通过个人承诺的方式就能解决,有相对可靠和稳定的替代方案。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优化设置,把“让群众提供证明”变成“由政府查验证明”,改变传统的“群众跑”为新型的“政府办”,实现责任的归位而避免倒置,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奇葩证明”存续的空间。

北京市近年持续深化基层证明的清理工作,2016年以来分两批取消了市级部门设定的企业群众办事创业证明151项。现在,第三批取消了50项市级部门、事业单位要求开具的各类证明,涉及企业设立、经营许可、困难救助、就读升学等各方面。取消并不意味着不核验,而是将“群众跑”变为“政府办”“信息跑”,实现不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明。

目前,一些地方的公安、社保、民政等与群众有密切接触的部门,还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一些部门之间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将“群众跑”变为“政府办”“信息跑”,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基层数据信息共享;建立公民个人信息大数据库,实现个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办公、一证行天下、一网查所有”。

一纸证明是作风好坏的晴雨表,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自身改革成败的试金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要做到放管结合,坚决“放”下那些该放的事项,严格“管”住那些必须管好的事项。惟其如此,才能为政府简政和百姓“减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政府部门以更强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取信于民,用最省的方法、最快的效率、最好的服务和最优的作风,惠及民生和兼顾民利,打通便民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