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街80后“老中医”姚绍祥:靠耐心支撑一路前行
发布时间: 2018-03-30 11:01:21 | 来源: 七彩云南 | 佚名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每逢“街子天”,宜良狗街镇狗街商场临街商铺10号前,姚绍祥拉开封闭的卷帘门走进店内,在完成打扫工作后,他换上洗净的白大褂、对着镜子正一正衣冠,接着来到临近店门的诊台旁,将调制中草药的一次性杯子,常用药物、绷带等一一摆放到台上。有时候,病人在他做完准备工作时便上门了。
姚绍祥说,作为一名医者,自己很高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病人,也为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而感到快乐,但有时候,确实没有这么多的病人。这时候,对医生来说,不断地学习并保持平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姚绍祥看来,耐心是一名医者最应该具备的素养,“这是我从医十六年来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也是支撑我学习医术的信念。”
给小病人诊疗
“这个医生很负责,就是有点啰嗦”
周六的下午三点多,宜良一中正上高三的杨同学走进了姚绍祥诊所。“怎么了?”姚绍祥刚开口,就注意到小杨手上包着的绷带,便问到“手扭了?”
“半个月了。”小杨同学向姚绍祥介绍说,自己是因为和同学去打球的时候不小心受伤的。
烧一壶开水,给盛水的盆子消毒后,姚绍祥让小杨把手伸出来。经过细致地观察,他指着小杨略微肿胀的手臂说,“这是毛细血管破裂后,淤血堆积造成的。”姚绍祥不断地把热水淋到杨同学的手上,用热水和娴熟的中医推拿手法去化开已经堆积凝固的淤血,在此期间,姚绍祥不自主地开启了“啰嗦”模式。
“今年几年级了?”、“学的理科还是文科?”一边治疗,姚绍祥一边和小杨闲聊。眼看小杨的注意力被分散,姚绍祥拿起他受伤的手指一阵抖动。“这是在给他正骨通络。”姚绍祥介绍,因为距离受伤时间太久,受伤的部位又时常处于包裹状态,会导致筋骨有不通畅,要想好得快,先要把这些纠缠的筋骨疏通整齐。等红肿的状况消退了一些,姚绍祥用鸡蛋清和一种黑色的草药粉末调配起了“跌打药”。
“药凉凉的,包上去很舒服。”小杨笑了笑打趣地说,他家的药效果好呢,就是这个人太啰嗦了。虽然她知道在姚绍祥的啰嗦是对自己病症的关心,但仍忍不住一阵“嫌弃”。
在狗街,跑跑跳跳玩闹的孩子在街上随处可见,跌打扭伤也就司空见惯。小杨走后,宜良狗街一中初三的小女生小蕊来复诊了,她和同学因吵闹被绊倒后,手臂受了伤。仍然是一壶热水、推拿、正骨、上药,在重复的治疗中,啰嗦的姚绍祥持续“上线”。
姚绍祥刚一问“你几年级了”,小蕊就不耐烦地打断他,“初三,上次你问过我了嘛!”小蕊说完引得姚绍祥一阵大笑。
“最近身体情况怎么样,有问题随时过来看。”在诊所内,姚绍祥每天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着病人注意身体状况。在左邻右舍看来,他也是一个贴心的“健康管家”。在诊所旁开杂货店的店主说,有时候在店外遇到了姚医生,他看看自己的脸色不好,就要开始叮嘱自己注意身体健康。
仔细看诊、耐心问诊
姚绍祥如此细致地询问病人各种问题,包括身体、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他说,只有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状况,熟悉病人的病情,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和做好日后的预防。
姚绍祥认为,很多时候,病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生活上的习惯导致,只有问题够细致,才能了解疾病的真正原因,叮嘱病人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他认为,很多时候疾病愈后不佳,是由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配合出了问题。“最好的医生其实是病人自身,病人遵照医嘱执行,预防大于治疗,那疾病也就能远离人群了。”
2014年获“主治医师”资格
“姚绍祥怡然堂”开业——用名字做门牌,是压力也是动力
姚绍祥是2007年拿到行医资格证的,在此之前,他就读于云南省中医学院。经过五年学习生涯,以及其后不断地摸索、实践,拿到行医资格证,姚绍祥渐渐有能力能独当一面了。
以姓名为招牌,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这既是压力,也是给自己的动力!”姚绍祥说,“对学医的人来说,名声是很重要的事情。医得好,名声散播出去了,对自己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光荣的事。医得不好,名声照样传出去了,到时候臭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声,于患者而言更是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对医术不断的追求,对患者尽责,对名誉的重视,都在鞭策着姚绍祥不断学习、不断摸索。
姚绍祥是针灸专业毕业的,但在这里,跌打损伤与头痛发烧等小病才是他的拿手活。因为门诊所处的位置,跌打损伤等症状才是日常诊疗中的常态。姚绍祥并没有因为“大材小用”,“学不对口”而感到沮丧,相反,他觉得只有了解病人的状况,为病人提供所需要的治疗,及时缓解他们的痛苦,才是最好、最尽责的医生。
在狗街,姚绍祥的诊所不算便宜,拿跌打伤来说,别的诊所诊疗、上药等费用大致在50-60元之间,而姚绍祥收费83元。姚绍祥说,价格反应的不只是药品的区别,也是对医术的肯定。“别人治不好的,最后来我这里都治好了。”说到这里,姚绍祥还是有几分自豪。独立门户四五年时间,他逐渐被街子上的居民认可,如今到他这里看病的人,大部分是“回头客”和熟人介绍来的。
“中医诊疗,是个奇妙的过程。”姚绍祥并不认为自己的本领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在他看来更像是医生和疾病的战争,每一个病人就是他的战场。每一个到他诊所的病人,他都必须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战”能让他信心倍增。
通过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如今的姚绍祥在进行诊疗时,更擅长于针刺艾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内科、儿科、妇科等常见病、多发病也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见解。
诊疗后 姚绍祥为病人包上草药
艰辛的学医路--从小立志当治病救人的医生
从医了十六年,回想起以前,姚绍祥只觉得妈妈和奶奶很不容易。姚绍祥的家在大理凤庆,小时候,母亲和外婆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村民有个什么病痛的,第一时间就会来家里找他们看病。病人繁多,病况也是千奇百怪,有些病根本就没得治,期间的生死离别,姚绍祥历历在目。
母亲救人治病,在他看来是“英雄”行为,每个病人经过母亲的救治得以好转,他内心的成就感满满。在家庭的耳濡目染,让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消除疼痛,救治更多的人。在家人的鼓励下,2001年,姚绍祥经过刻苦学习考进云南省了中医学院,主学针灸学。
可是,到了学校报到时,岗看到的教材他就被就被吓了一跳。《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每一部都要去耐心地看,去背,去理解。
因为中医包罗万象的特点,老师要求大家要对教材中的案列,以及每一味药材的药性了然于心。刻苦的姚绍祥,一个学期要记几大本笔记,教材的句里行间也都是用各种颜色的笔写满了笔记。
除了自己所学的学科,中医还要求对其余的科目有所涉猎。记得在学习针灸认穴的时候,因为老是用假人也不知道到底扎准了没有,他就和同学约好了“互扎”。一开始下手也没有轻重,经常扎到出血,但渐渐地娴熟起来,有了老师传教时说的效果,他觉得很高兴。,学医是一件特别崇高的事情,需要每一步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常人看不到的艰辛。
在学校,姚绍祥按部就班的扎实着自己的理论知识。从最开始跟随老师接触病人,学习采集病史、摸脉、抄处方、写医嘱,再到完成五年的学习实践,他熟悉地掌握了各种中医知识和实践经验。
由于医师资格证需要毕业一年才可以报考,毕业后,他去了南方医药大学当了三年老师,将基础知识夯实同时,重复着上学时候跟着老师一起的实践工作,继续扎实着基础,拓展着眼界。“这些事情都非常枯燥,没有充足的耐心还真的坚持不下来。”做了老师一年后,姚绍祥报考了医师资格证,顺利拿到证。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在安逸的校园生活里,姚绍祥“不忘初心”。三年后,他离开了学校,到了个旧市中医院工作,跟着主治医生学习了近一年后,他开始自己单独接诊。
“新手”上路,总是会遇到很多不能想象的意外。头一次接诊,姚绍祥既兴奋又忐忑,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终于要派上用场了。然而,在前期单独接诊时期,由于帮病人拔火罐时没有及时将火罐拔除,导致病人背部起水泡,让他的从医经历遭受了第一次质疑。
在与病人的协商和赔偿后,愧疚懊恼的同时,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还同时保证治疗效果?他说,只有不断提醒自己多记时间多跑几趟。一般给人拔火罐时,半小时才去观察一次,现在,他一个小时要跑三四趟。
除了医术的应用外,负责任的多跑几趟,也能帮助自己仔细观察每一个病人在每一个阶段的治疗情况。态度摆正了,小错误逐渐避免,渐渐地医术也上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找姚绍祥看病。
现在,行医的闲暇时间里,姚绍祥仍然坚持熟读各类医药书籍。他说,自己在中医方面还只是一个“小学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虽然经验不像老中医们丰富,但胜于自己年轻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己还需要不断提升,才能救治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