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工业经济加速向高质量的发展轨道迈进

发布时间: 2018-03-16 14:33:29 |来源:六安新闻网 | 程传军 |责任编辑: 沈晔

 

国富民强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九大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我市一个个工业园区,到处可见工业企业加快生产的繁忙景象。今天,放眼皖西大地,一个个龙头骨干企业、一个个工业园区如同一个个璀璨明珠,助推六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工业的引领和支撑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实现工业用电量37.7亿千瓦时,增长15.5%,增幅居全省首位;完成工业投资428.3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8.8亿元,增长16.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降幅居全省首位。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市用实绩为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加快供给侧改革

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治本之策,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遵循。

一组数据展示六安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显著变化: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43元,同比减少0.18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3%,同比提高0.52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找到了前行力。我市通过推动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采矿冶金(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另外,装备制造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新能源、电子信息发展势头迅猛,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采矿冶金保持稳定运行态势,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球正处在技术突破和产业模式变革的时代。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是六安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2017年,六安市主导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六大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总量65.1%,较上面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4.9%,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增速在20%以上,新能源产业增速达133.6%。

抓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今年,我市将培育壮大高成长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独角兽”“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和“配套专家”企业。科学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采取财政奖励或补贴政策,促进一批核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需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产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引导和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全年实施“机器换人”1000台以上,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个以上。

追求项目质量效益

加速挺起工业发展“脊梁”

如何进一步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工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我市有着自己的破题方式:坚定不移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基础制造、服务型制造,形成布局优、质态好、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格局,奋力开创六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我市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18年全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强化工业化核心战略,以推动制造强市为重点,以绿色发展为取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稳定增长、创新驱动、质量提升、集聚集群,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迎头赶上,切实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出台《〈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六安市实施方案》,明确建成制造强市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坚持实施“高端制造+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抓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项目是固投、是后劲,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没有项目,一切无从谈起。今年,我市将全力打好工业项目建设的攻坚战,着力抓好霍邱300万吨钢铁、应流集团航空及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迎驾野岭产业园、华润听装啤酒生产线、星瑞齿轮三期变速箱基地、六安开发区沃特玛产业园、美盈森工业4.0智慧工厂、杭埠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舒城悠易阅智能终端、沃特玛电池移动补电车、天翌广电触屏、金安氢能源汽车产业园、金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叶集绿色板材工业园、科凡家居制造、森德自动化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层次高、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以及列入上年底全市集中开工的80个工业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力争早日投产达效。优化项目谋划机制,深入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领域,结合六安产业、资源、区位特点,瞄准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紧盯前沿产业,围绕产业链的建链、强链、补链,建立谋划工业项目库,着力提高谋划项目的可行性、增强项目前期研究深度。

抓稳定增长,夯实工业基本盘。要在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提供运行调度水平、拓市场和产融对接、提升服务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四送一服”活动,按照“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问题收集平台、组建服务企业团队、落实扶持政策、一企一策帮扶、解决一批问题、考核工作实绩”的工作常态化要求,扎实做好“暖企活动”。

抓质量提升,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实施工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计划,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赶超同行业标杆,打造工业精品,提升我市工业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开展“企业质量管理诊断”活动,帮助企业查找在产品、技术、管理、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坚定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资源,实施升级改造和资产重组,确保落后产能应退尽退。

推进园区转型升级

激发产业集聚发展活力

今年,我市将积极完善各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重点培育主导产业、突出首位产业。实施六安市小型涡轮航空发动机及特种装备动力应用重大新兴专项,加强六安市先进光伏制造重大新兴产业试验工程建设,加快霍山高桥湾现代产业园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推进霍邱钢铁和食品加工、金寨清洁能源和生物健康、霍山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和生物健康、舒城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叶集家居和木材加工以及六安城区(金安区、裕安区、六安开发区、六安示范园区)以齿轮、电机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轻纺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培养一批百亿产业集群。以合六叶工业走廊“一廊”(即金安、裕安、叶集、六安开发区以及金寨县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线,以霍邱、霍山、舒城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三角”,全力打造六安工业“六”字型空间发展布局,力争合六叶工业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0%以上,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0%。

积极扶持返乡创业,着力打造创业发展平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我市将制定并出台我市返乡创业工程实施意见,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依托六安大学科技园、市科技创业中心、各开发园区标准化厂房和孵化基地,以打造企业家的摇篮、独立选址企业的苗圃、与外地竞争人才的竞技场为导向,发挥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军作用,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返乡人员等群体直接拎包入驻投身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一批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我市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制造业创新中心、返乡人员创业园的重要平台。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