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云南砚山:彝家“春晚”聚乡情树新风

发布时间: 2018-02-24 14:16:22   |  来源: 七彩云南   |   王翔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歌舞《彝家走进新时代》

2月17日,砚山县维摩乡幕菲勒委会黑鱼洞村文化广场响起了一阵阵欢快的歌舞声,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彝家春晚”为主题草根味十足的乡村春晚让来自该村和周边村寨群众及游客2000余人品尝了一道道丰盛的民族“文化大餐”。

砚山县黑鱼洞村黑鱼洞村位于砚山县维摩乡,全村共有200余户1100余人,是一个民风淳朴、具有浓郁彝寨风情的村寨,是云南省第四批“土风计划”项目、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文山州文明村、文山州妇联“美丽庭院”等项目示范村。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彝族刺绣”和文山州非物质遗产项目“彝族顶灯跳弦等等,该村民间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有老、中、青文艺队共20支,在该县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美誉。

《彝族山歌小调》

彝家春晚歌舞《唱文明新风》《彝家走进新时代》《彝族山歌小调》等10个节目轮番上演,晚会节目取材于美丽乡村、精准脱贫等根据现实生活题材,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融入民俗风情,节目完全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整个晚会内容主要以“弦子舞”及“彝族山歌”及篝火等彝家特色民俗为主,讲述了乡村群众文化故事和新型农村文化娱乐形式,呈现丰盛、喜庆、祥和的“彝”文化。

彝语情景剧《阿哥阿妹舍不得》

“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彝语情景剧《阿哥阿妹舍不得》,时而山歌对唱,时而牵手跳起弦子舞,地道亲切的彝族语言赢得彝族同胞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具有彝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春晚节目,勾起了村里在外务工青年的浓浓乡愁。

“感觉我们村的春晚一年比一年热闹,好多年没见的同乡也都回来了。”在广东务工的黑鱼洞村民王建国连续做了7年乡村春晚主持人,每年临近春节,他都特意早早的赶回家过年,准备春晚活动的一些事宜。

“每年过春节,我特别期待就是大年初二的“彝家春晚”了,说的是我们彝家人自己的事,唱的是我们彝家人的自己的歌”该村彝族山歌传承小组组长杨仙秀如是说。

黑鱼洞村支部书记李绍真:“我们的春晚表演的节目呈现的是村里群众生活当中发生的真实故事,都是村民熟悉的人和事,尤其是彝语情景剧更让村民开心的同时,在欢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黑鱼洞村‘彝族春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述说我们彝家人的中国梦,农民们喜欢这种过年方式,需要这样的‘春晚’。”幕菲勒村委会副主任赵礼学说。

弦子舞

彝族有“弹弦子谈情,跳弦子欢庆”的习俗,弦子舞、对山歌等节目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在外务工的黑鱼洞村村民均纷纷表示,一直期待每年的春晚活动,不管工作多忙,逢年过节都尽量提前回家,大家有机会团聚在一起,为家乡的乡村春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彝家人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和彝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发扬下去。

黑鱼洞村春晚承载着乡音、演绎着乡愁、传递着乡乐、凝聚着乡情。从2012年春节开始,如今,黑鱼洞村已连续举办了6届乡村“春晚”。彝家春晚活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传播和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丰富多彩的乡村文艺活动,不知不觉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弦子舞蹈、弦子演奏、彝族山歌对唱等一大批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引领着乡风文明。如今在黑鱼洞村,打麻将赌博的没有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没有了,学科技用科技的多了;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的没有了,尊老爱幼的多了。全村上下形成了经济有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同心、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

“铮铮铮,铮铮铮……”《千人跳弦》开始了,弦子(月琴)声响起,村民点燃了位于黑鱼洞文化广场中央的火把,小伙子们弹起弦子,挑起弦步,姑娘们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翩翩起舞,铮铮弦子声、火把打碰声、欢笑声,寨子一片欢腾,明亮、暖人的火光映着张张笑脸……(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