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抵制宰客,是市场在成熟的标记

发布时间: 2018-01-29 15:18:47 |来源:新京报 |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孟君君

 

近日,一段三亚“第一市场”周边数十家海鲜加工店联合呼吁抵制“拉客”“宰客”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报道,这些商户们打出这些横幅,是因为当地有几家店铺违规经营,给海鲜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亚官方27日深夜回应,经巡查暗访,对该市场两家海鲜加工店分别做出停止经营活动、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正迎来旅游旺季的三亚,又跟宰客类新闻“沾边”。不过,这次事件背景、曝光路径已大不一样。

犹记得,2012年的“三亚宰客门”发生后,当地旅游乱象引发密集关注。舆情危机之下,三亚官方开启了刮骨疗毒之路。去年底,三亚主动查处了两家存在欺客宰客行为的海鲜店,并实行“一次性死亡”。更早些时候,还采用“9分倒扣退市整顿机制”等举措。从舆论反馈看,如今三亚旅游市场的“文明气候”,已大为改观。

但大面上改观,难保不会有细微处的漏网之鱼;明面上已实现严厉监管,也难免存在暗处的“钻空子”。可跟以往曝光主要靠挨宰游客有别,这次首先站出来抵制拉客、宰客的,是其同行。

从常情上讲,公开“抵制”同行,触犯了某种忌讳。但“抵制”不良同行的拉客宰客行为,却多多益善。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个别同行的违规经营,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形象,也伤及整个市场经营者的利益。当地有商户就表示,“跟经营好的年份相比,这两年来,因为这些拉客、宰客的,部分商家的营业额减少一半,游客也少了三分之一”。本质上,那些商家主动站出来抵制宰客,也是跟违规经营店铺进行切割。

这也重申了一种朴素的市场常识,即市场中“劣币”的行为,很容易伤及“良币”。特别是对于三亚这样的旅游市场来说,一个商户的违规经营,都有可能殃及整个三亚的旅游招牌。在这块招牌之下,所有的商家都处于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市场利益共同体中。

互联网时代,一个偶发的个案,就有可能演变为对整个市场声誉的摧毁。这既是由舆论传播的规律所决定,也是口碑的力量。在今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更容易成为一种现实。虽然说,客观上个案代表不了整体,可毁掉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却很容易,每一个不拿消费者当回事的经营者,是在透支旅游市场整体的信誉与形象。

以往谈到旅游市场规范时,我们会本能地侧重于呼吁第三方监管的“零容忍”,这当然极有必要。但一个健康的市场生态的形成,必须是由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就目前看,不少商家出来自觉抵制同行宰客,便是市场自律力量的觉醒。

这种行业自律力量的苏醒,对遏制那些零碎化的宰客个案很有价值。越到旅游乱象治理导入精细化节奏的阶段,越需要去激活这种行业自律。成熟的市场,也该有这种自律。

鉴于此,对旅游地而言,也该有意识地培育一种基于归属感和利益共同体的市场自律意识。对监管部门来说,去激发市场主体更多自律意识的生成,与严肃“他律”互为呼应,也该是今后监管“网格化”的重要着力点。

商家宰客不“节制”,迟早同行都抵制。三亚商户们的自发抵制,是对无良商家宰客的鞭挞。本质上,一个成熟的市场,也会形成某些自发秩序,这种秩序会对诸如宰客之类的伤害市场精神之举说不,也会啄出藏在市场肌体里的“蠹虫”。■社论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