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微生态与大自然生态同等重要
发布时间: 2018-01-29 15:16: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责任编辑: 孟君君
正在举行的山东省“两会”上,中国著名微生态专家、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崔云龙教授首次提出通过“开展全生命周期人体微生态健康管理,实现无疾而终的超级健康新时代”的提案。
全民健康不只是世卫组织提出的宏伟目标,更是中国和所有国家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当然是预防先于治疗。即便现阶段和未来医学有飞跃发展,同时医护人员人数、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渐提高,也不可能保证达到全民健康的目标。
预防才是达到全民健康的目标的首要手段。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人们已经知道,自身的微生态平衡是保持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如同人与自然共生的大环境和生态一样,如果生态平衡,人类就可以与所有生物共赢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并且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人体微生态的主要含义是,与人和所有生物所共同栖息的大自然生态相比,人自身的生态是一个微生态或小生态。每个个体的微生态包括人自身和身上各处的微生物,主要是肠道微生物,人体中的微生物不只是把人当作宿主寄生于人体,而且具有各种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作用和功能,它们不仅与人共生,而且与人共同维护和保持人的微生态系统。只有这种微生态处于平衡之时,人才会处于健康状态,才会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干劲。
从微观角度看,微生物与人形成了一个超级生物系统,或超级生物体,即微生态。人体内生活着1000-2000克微生物,大部分是细菌,这些细菌90%生活在人的肠道内。尽管有人质疑人体微生物的数量,但基本能肯定的是,人体是靠2.5万个个人基因加上300多万个微生物基因共同组成了一个丰富而活跃的微生态系统和代谢场所。因此,这些伴随人类生存的微生物的基因组也被称为人类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人如果没有微生物,就无法呼吸、无法消化、无法运动、无法生存。
大量的研究表明,目前由生活方式变化而诱发的当代生活疾病,如糖尿病、肥胖、抑郁、溃疡性结肠炎、肠癌、湿疹过敏以及类风湿等50余种大病和慢病,都要归因于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强调人体微生态系统在于,需要像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人体的微生态系统,不断深入的研究结果正在强化这一认识。
由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胃溃疡和胃癌,澳大利亚的马歇尔(Barry Mashall)和沃伦(Robin Warren)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只有弊端而没有益处吗?幽门螺杆菌固然会增加患胃溃疡与胃癌的概率,但它们也会保护食管,降低患胃食管反流疾病或者其他癌症的几率。随着人们采用抗生素追杀幽门螺杆菌并让其在体内消失,胃癌的发病率固然有所降低,但是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攀升。
20世纪初期出生的大多数美国人都携带着幽门螺杆菌,但是1995年之后出生的美国人中,携带这种细菌的比例不到6%。越是发达国家,微生物消失的速度越明显。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保持人体微生态的多样性,而不是一味地赶尽杀绝被短时间认为有害的人体细菌,否则,人们在减少一种疾病的同时,又增加了另一种疾病,而这正是微生态失衡造成的。从预防来实现无疾而终的终身健康和全民健康,需要重视并研究人的微生态,并保持微生态的平衡。(张田勘)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