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泡沫破灭,谁为造假担责

发布时间: 2017-12-13 09:14: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潘洪其 |责任编辑: 孟君君

 

李某某所在的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在这场“造神运动”中扮演了主角。李某某的父母要给自己打造一个“神童”儿子,当地有关部门则是要塑造一个学有所成、前途远大的天才少年样板,甚至要把李某某打造成教育领域的一项政绩工程。

山东莱阳市教育体育局12月11日晚发布情况说明,称由于核实不严,导致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莱阳市教体局表示,就这一事件给社会公众造成的误导和形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致以真诚歉意,一定深刻反思,查找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引以为戒,规范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对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员将认真调查,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参加“ACPC大赛”等多个国际比赛并获大奖,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这些令人惊叹的天才成就,一经当地教育体育局公开发布披露,莱阳第二实验中学14岁的初中生李某某迅速走红网络。几乎与此同时,外界的质疑声纷至沓来,李某某所获得的奖项、参加的很多活动被发现查无实据,所谓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也因麻省理工学院校方的一句权威回应,很快就露出了造假的马脚,“天才神童”的泡沫随之破灭。

如今是网络时代,从普通网友到新闻媒体,要核实一个突然走红的人物的背景材料,或者调查一起非常事件的内幕真相,都拥有比以往更便捷的条件和更有效的手段,因此能够比以往更容易揭穿一些弄虚作假的操作和把戏。在网络时代,身份造假、学历造假、荣誉造假、学术造假等各种形式的造假尽管仍不能禁绝,但造假的成本和难度要比以往高出不少,造假被揭穿后面临舆论谴责、问责追究等压力和风险,也比以往高出不少。山东莱阳出现的这个“天才神童”神话,造假者主要使用了传统的造假手法,很快引起质疑并被人识破,这大约是造假者始料未及的。

“神童”没火两天,神话故事就告终结,谁该为此承担主要责任?据报道,“神童”李某某参加多个国际比赛获奖的证书,以及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的文件,都是由其父母向学校提供的,这说明李某某的父母是这场“造神运动”的第一推手,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加以夸大放大,甚至在一些环节参与或主导了造假,目的无非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神童”儿子,实现名利双收并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满足感。

其次,李某某所在的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等,在这场“造神运动”中扮演了主角,起到了推波助澜并定调定性的作用。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按照李某某父母提供的材料,撰写了正式的消息在官方微信公号上发布,当地媒体由此跟进报道,很快形成舆论热点。如果说李某某的父母是要给自己打造一个“神童”儿子,当地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则是要塑造一个学有所成、前途远大的天才少年样板,甚至要把李某某打造成为当地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政绩工程。

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从“神童”的巅峰一下子跌落在地上,这对孩子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作为未成年人,李某某尚不能自主作出理性的选择,也不能充分把握和主宰自己的生活,他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特别的过错——即便他有特别的过错,主要责任也不应当由他来承担。“神童”的父母虽然是“造神运动”的第一推手,但他们如果没有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等违法犯罪行为,而只是因侥幸心理和名利思想弄虚作假,就算不上大奸大恶,达不到应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度。

与“神童”及其父母不同,当地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有关人员,无论是客观上对“神童”父母提供的材料缺乏必要的把关审核,还是出于“宣传”典型、打造“政绩”之需而主动参与或推动造假,都已涉嫌较为明显的失职渎职,理当依法受到相应的问责追究。不然的话,这场“神童”造假新闻转眼之间成为旧闻,舆论的关注烟消云散,类似的甚至更严重的造假事件很快就会重演。(潘洪其)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