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云南楚雄:向幸福迈进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发布时间: 2017-09-22 09:49:21 |来源:中国网云南 | |责任编辑: 曹洋
“五年来,楚雄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2.4∶43.2∶34.4调整为19.2∶38.1∶42.7,全州经济一直呈现强劲、匹配性增长”。9月21日,中共楚雄州委书记杨斌在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楚雄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发布会上,杨斌对楚雄州近五年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成绩。
2016年,楚雄州实现生产总值847.12亿元,增长1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3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完成73.64亿元和235.2亿元,分别增长10.2%和8.8%,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五位和第八位。
“四大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楚雄州在精准脱贫、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规划、“五网”建设,“四大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8.7万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2016年增加值分别增长44.6%、46.7%和97.3%,现代商贸物流、新兴服务业、石化三大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五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29.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26%,提高8.5个百分点,城乡建成区绿地面积分别达4.6万亩和6987亩;实现了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全部乡镇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初步形成了以州府鹿城为中心,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解决了7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016年末,楚雄州五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总人数达246.27万人,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166.6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2.5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从95.37%提高到99.15%。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3.3亿元,救助低保对象142.8万人次,全州12245名农村五保对象实现100%供养。救助受灾人口164万人次,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
“两区”建设呈现崭新面貌
五年来,楚雄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统领全局的工作,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典型,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等8个特色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楚雄市紫溪镇以及栗子园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充分挖掘彝族文化的“根”和“魂”,打造“中国彝乡”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旅游文化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181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1.5亿元,分别增长54.8%和86.7%。
楚雄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年完成人工造林266万亩、退耕还林6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5.4万亩。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2%,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设立州级河长17个、县市级河长81个、乡镇级河长225个,河长制得到全面落实。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5.86%,有植物种类6000多种、野生动物各类680多种,1个国家公园、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7个自然保护区,城镇空气质量保持在1—2级,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5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62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94所,绿色社区22个,环境教育基地11个。
“六轮驱动”战略实施迸发新动力
五年来,楚雄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融合联动、集聚拉动和质量品牌促动“六轮驱动”战略。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事业单位分类等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金融、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效。
全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336项,各类审批办理时限压减40%;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行政管理部门“三合一”改革深入推进,内设机构精简28%;2016年全州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受理政务服务事项497万件,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场登记,平均提速40%。招商引资强劲势头,五年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442.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615.4亿元,增长39.5%。
杨斌表示,下一步工作中,楚雄州将砥砺前行俯下身子奋力拼,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保如期完成精准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彝乡·滇中翡翠”更好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田春琼)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