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交一份人民满意的“云南答卷”

发布时间: 2017-09-12 22:12:29 |来源:七彩云南 | 尹晓 |责任编辑: 尹晓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月12日上午,“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发布会集中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五年来,云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万亿元新台阶。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至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4719.95亿元,年均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增至1611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5722.9亿元。

云南省政府秘书长纳杰发布“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把产业作为强省之基、兴滇之本、富民之源;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变;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举全省之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信息等8个重点支柱产业。

同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增长,茶叶、花卉、果蔬等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聚焦产业发展,启动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创建。以最严“组合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市场转型升级呈现良好态势。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茜主持发布会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五网“提速”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设施网络建设。

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沪昆客专、云桂铁路云南段建成运营使云南迈入高铁时代,覆盖125个县的“能通全通”高速公路工程全面启动,运营民用运输机场达15个,开通航线413条;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西电东送电量累计达4657.25亿千瓦时;兴水强滇战略深入实施,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同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通信枢纽和信息汇集中心加速建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政策措施,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1435亿元。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

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截止今年7月,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34.02亿元,居民和企业用电价格成为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国资国企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3050.1亿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成功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商洽会等重大活动,并在全国率先推行通关便利化“三证合一”模式。截止今年上半年,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3050.1亿元。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昆明综合保税区通过初验,建成第一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推进,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8%。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革命老区和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全面贯彻“精准”要求,推行“四到县”改革,对贫困对象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省级部门连续2年压缩公用经费10%用于扶贫,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到46亿元。“挂包帮”“转走访”深入开展,沪滇、粤滇等东西部扶贫协作扎实推进。2016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36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6%下降到9.8%。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自治地生产总值达6068.65亿元。认真践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兴边富民”“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工程,大力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2016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6068.65亿元,年均增长11.1%,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民族地区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步伐。主体功能区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以及全面推行河长制和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的环境整治综合行动。

对环境破坏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正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2012至2016年全省年均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民生。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2340元;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5%,对迪庆、怒江以及“镇彝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14年免费教育;分级诊疗试点有序推进,医疗、中医药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各族人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不断创新和加强的社会治理,妥善处置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尹晓)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