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打车难”,提供公正切入点

发布时间: 2017-07-31 10:50:54 |来源: 新京报 | 舒圣祥 |责任编辑:

 

通过第三方评估打车难,做出政策研判,把“石头”摸准了,无疑有助于更好地“过河”。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网约车政策实施一周年来,各省份政策推进落实的情况。24个省份发布网约车改革实施意见,133个城市公布了落地细则。交通运输部将持续推进出租车改革,对仍存在的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组织第三方评估。

争议声中,网约车新政已实施一周年,无论是乘客还是网约车从业者,都能清晰感受到巨大的变化。

不过,从公众打车的实际反映看,打车难现象似乎有所回潮,重新成为一个社会话题。而这,被认为与网约车新政的实施,减少了网约车供给数量,存在密切关系。某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少大城市普遍出现打车难度上升。上海早晚高峰难度上升17.7%,应答时长上升40%以上,乘客的体验也明显下降。

有业内专家表示,用应答率来评价打车难,不严谨不科学。因为出租车业态的特性,很容易产生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区域出现供需不匹配。但是站在公众的视角,我的需求得不到匹配,可不就是打车难嘛。不再“自说自话”,邀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科学评估——此番交通运输部的表态,为准确判断当下的网约车政策,提供一个较为公正的切入点。

任何新政的推出,既需要推出前的谨慎研究,也需要推出后的效果评估,特别是面对新事物新业态,更应该有这样的科学态度。只有先搞清楚了问题本身,然后才有可能应对调整,进而解决问题。既然存在打车难、打车贵的民意表达,委托第三方机构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研判,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

网约车新政与可能存在的打车难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何深化出租车改革,建立新老业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一个涉及市民、出租车和网约车三方利益的复杂问题。解决重点,在于平衡。

某种意义上,对于网约车的监管,其实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哪怕从全世界范围看,针对这种新兴业态,也没有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经验;但是,只要始终把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摆在首位,就不会迷失方向。通过评估打车难,做出政策研判,把“石头”摸准了,无疑有助于更好地“过河”。

既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损,让出行更便捷更舒适,也确保新老业态公平竞争,惩戒违法失信行为——希望通过科学的第三方评估,能够找到一条让市民、出租车和网约车三方利益实现平衡的新路。这是公众的期待所在。(舒圣祥)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