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列抵达大别山 红歌唱响在金寨

发布时间: 2016-09-23 16:43:57 |来源: 六安新闻网 | |责任编辑: 沈晔

 

在大别山石窟赏金秋美景,在大别山风情谷探寻三大迷四大怪,在红军村忆峥嵘岁月……20日,挺进大别山红色之旅直达专列抵达安徽六安,老年生活报、青岛早报带领600余名游客挺进大别山。一幕幕自然奇观让游客们直呼太美,一曲曲红歌让大家斗志昂扬。

  穿上红军装挺进大别山

20日凌晨5时30分,专列抵达六安火车站。火车站广场上,12辆旅游大巴一字排开,锣鼓队奏起欢快的曲子。团友们在锣鼓声和欢迎声中出站,被热烈的气氛带动,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谢。在“红色”大军中,有一只队伍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是身着红军装、头戴红军帽的汉青合唱团。 “汉青合唱团穿着红军装,如同穿越了时空。 ”团友章泉玲说。 “我经常跟团出游,可是从来没有在旅游目的地受到过这么隆重的欢迎。 ”团友王先生说。

  亿万年石窟群内唱山歌

秋季的大别山石窟景区,层林尽染美景如画,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是天然氧吧。景区内有千姿百态的怪石和亿万年形成的石窟群,石窟内更是山清水秀,风光迷人,山色湖光,交相辉映。 “大别山石窟景区是一个完整的地质自然单元,它是由亿万年前的岩石和矿物质在水流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剥塌的塑造下形成,是地质自然博物馆。 ”同行导游介绍说,在抗战期间,日本人实行“三光政策”,幸存的老百姓逃到了石窟避难,最多时候最大的一处石窟住了上万人,因此被叫为“万人窟”。沿着石阶爬上 “万人窟”,如体育场般的石窟让人惊叹。石窟内扩音效果很好,不少游客在石窟内吊起嗓子,袁桂芳夫妇也在石窟内唱起了山歌,引得众人叫好。

  大别山风情谷听庐剧

第二站抵达的是素有皖西“三峡人家”美誉的大别山风情谷景区,在这十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散落着山涧、裂谷、崖洞、奇石和一座当地群众祖祖辈辈深信不疑称为“土葬悬棺”的泥棺。 “这处泥棺位于悬崖峭壁之间的一处洞口,洞口距崖顶和地面均有百余米高,无路可攀。如此高的绝壁,古人是如何将泥棺安在悬崖峭壁洞之内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导游介绍说。

除了欣赏美景之外,游客还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地方戏庐剧。庐剧表演,边歌边舞,乡土气息浓厚。在湖畔的花戏楼上,两名演员卖力的表演博得河对岸观众的掌声。 2006年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日马道变通途

在大别山腹地有一处著名的革命老区——金寨。此次,李新跟随“挺进大别山”红色之旅重回故乡,一路上他不断分享金寨和他父亲的往事。“1930年父亲参加红军,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自此离开了大别山。1953年父亲回过一次家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李新告诉记者,1953年他父亲回家探亲那年,首先抵达六安,当时六安通往金寨没有路,当地政府只能给父亲安排了一匹快马,他父亲骑了整整一天才回到家乡。如今从六安到金寨高速只需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红军广场唱红歌

金秋,是桂花飘香的时节。作为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最先唱起的地方,当地举办了第三届临水杯桂花节。作为桂花节活动的重头戏——“挺近大别山红色之旅青岛首发专列宣誓大会”在金寨红军广场举行。老年生活报李延春朗诵《从大别山走来的将军》,生动的朗读流露出对开国将军的敬仰,让听者动容;安徽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廖家同老师向团友们讲起《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红歌背后的故事,详细的讲解让团友们直呼听不够;青岛市阳光吕剧团团长王文淑演唱了山东吕剧《红嫂》选段《我为亲人熬鸡汤》,吸引了在场团友和当地居民的拍手叫好;老战友艺术团演唱的《天下相亲》和汉青合唱团演唱的《再见了,大别山》,不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演出结束后,团友们分批拾阶而上,在纪念塔前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参观完金寨红军广场,红色之旅红歌团的众团员意犹未尽,在广场上高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将一天的活动推向最高潮。 “老年生活报组织这次大别山专列活动实在太精彩了,我朋友没报上名真是可惜,据说老年生活报马上还要组织去莱阳梨润堂采摘基地采摘新鲜梨,这次大家一定都要去,不要错过摘梨的最佳时机。 ”团员胡淑琴不忘提醒大家。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