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邹文定:一个山镇女书家的草书情怀

发布时间: 2016-09-18 16:53:27   |  来源: 联盟中国   |   作者:马健   |  责任编辑: 沈晔

 

 

一个偶然的笔会,我认识了一位生活在舒城县偏远山镇的女书家邹文定。谈起学习书法,邹文定向我讲述了她学书的历程:她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画山水花鸟。记忆中,生产队里的宣传栏、过年家家户户的春联都少不了父亲的墨宝。环境的熏陶,小小的她喜欢上了毛笔,爱上了写大字。为此她也经常在学校的学习园地舞文弄墨一番。那时不临帖,就是随便写。但老师的信任、同学的羡慕曾使她信心满满。

 

真正促使她走上书法道路的是84年,那年她的父亲生病了,住在医院没有回家过年,她和妹妹在家犯愁了,不只是过年父母不在家很伤心,还有每年的春联都是爸爸写,今年的对联谁写啊?怎么办?情急之下,她只好自己写,她第一次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了“谦受益、满招损”六个大字的春联,贴到门上。俗话说:人怕看、字怕站,平时写小字没觉得怎样难看,这大字怎么就这样的丑呢?她恨不得立即就把对联撕下来。等三天年一过,她就迫不及待地将对联扯下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自尊心极强的她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写好对联。呵呵,她的第一滴艺术灵感竟是如此无华。正是那么一丁点的朴实动力,促成了女书家的艺术人生。

 

 

 

 

 

 

 

 

85年她考上了舒城师范学校。如她所愿,学校开设了书法课,当时班上统一学的是柳公权《玄秘塔》,她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临摹着每一个字,形神兼备、微妙微肖,因此每次的作业都能让老师批上“甲”或“甲上”的成绩,老师的鼓励平添了她对书法艺术的无穷乐趣。88年毕业后,她重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她钦佩颜真卿的刚毅果敢、刚正不阿的人格,喜欢颜体雄强宽博、雍容大度的风格,开始走上了自学书法的道路。寒来暑往,她临池不辍。那时家庭条件差,夏天没有电风扇,暑热难耐,任凭汗水滴落在发黄的报纸上,她还调侃地说心静自然凉。当她的颜体有相当深厚的功底时,她有写草书的冲动了。于是她买来了一些草书方面的书籍及法帖,像欧阳中石、梁锦英等当代名家的法帖,在家闭门造车搞了好几年。直到1998年,舒城县李公麟书画院举办了一次书法讲座,她才第一次走出山门,第一次得到行家的教诲,才知道学书当临古人碑帖。于是她在书店一口气买了: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古诗四首》、怀素的《自叙帖》等一大撂碑帖。她从众多的碑帖中懵懂地瞄上了孙过庭的《书谱》,孙过庭的《书谱》书法理论精妙、笔法变化丰富、章法字字独立,看似简单,实难临摹,而草书是中国书法五体书中最具抒情性和艺术性、难度最大的书体,而且女性大多喜欢娟秀规整的楷书和清丽流美的行书。可她选择了《书谱》、选择了喜欢、选择了挑战,她挤出教学与家务后的空隙时间临习法帖,研习书谱的理论精华、笔法变化、章法的自然流美。梅花香自苦寒来。2000年她的作品入展安徽省第六届新人新作展,并受到张良勋主席、方茂宏老师的指导和赞赏,同年加入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

 她性格豪爽、豁达、善良,性格与性情的驱使,她已不满足孙过庭的太过规整拘束的小草,而转向张旭的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她从中感受《古诗四首》里张旭将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的意境;体味张旭看公主与担夫争道、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得草书之神的妙有;她揣摩怀素《自叙帖》那笔笔中锋,急风骤雨,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她喜欢黄庭坚《诸上座帖》满纸行云流水、结体移形变位、字迹俯仰欹侧、点画周到圆满、字势动静统一的天真烂漫.....她写自己喜欢的书体,她走自己认定的道路。她心慕手追10多年不懈怠。她搞创作很有个性,从不走集字创作的捷径,更跳出了书家们创作时刻意安排的窠臼,她贵自然不贵作意,使她的作品由清新自然走向率意潇洒。她的艺术天赋很高、悟性很强,她实践着孙过庭《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学书三段论,其中的险绝一环,她大胆地尝试了,她力图将书谱的笔法结构、癫张狂素的艺术表现、黄庭坚的潇洒意趣、自己的思想性情融合在一起,注重墨色的浓淡枯湿、字体的大小轻重、使转与中侧锋的转换,增强了草书的表现性和节奏感。从小草的遒劲秀美到大草的纵横俊宕,书法风格的一次突变和涅槃,她说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境界。

她的草书作品,在首届全国教师书画现场创评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大美中国梦”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铜奖”,她被应邀参加第七届牙山国际书画交流展,代表安徽省政府书画家代表团赴欧洲巡展交流……欧洲华人报、欧洲侨报、新华网、CCTV中华人物访谈、南京日报、新安晚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她明白“字外功”的道理,她自学了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的全部学业,她通读名家诸帖、书法理论、古文字学,不断修塑自己的文化内涵;她擅长古诗词、现代诗歌的创作,诗词先后发表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呦呦鹿鸣》集及杨子晚报等。她深知自己的书法古韵、笔力有待提高,需极百家之功,总众体之妙。案头的兰亭序、十七帖、张迁碑、麻姑仙坛记....无一不滋润着她的笔墨韵致。

如今,她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妇女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中山画院理事、安徽中山画院六安分院副院长、六安市妇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舒城县女书法家协会主席、第六届龙舒十大杰出青年、舒城县第七、八届政协常委、舒城县人大代表……她身兼数职,然游刃有余。

她的多元化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流淌在她的每一件草书作品,向您述说着一位山镇女书家的大雅情怀!(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