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取代敬老卡,年轻人要学会体谅
发布时间: 2016-06-27 09:39:12 |来源: 钱江晚报 | |责任编辑: 君君
昨天零时起,上海自2009年实施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戛然停止。所有持“敬老卡”的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时,都需投币上车。
几乎绝大部分网友对上海这项新政表示赞同,认为“干得漂亮”。然而在赞同的声音中,有一条顶在某网站跟帖“头条”的声音却相当刺耳:“这班老家伙早都该让他们付费坐车了,仗着免费乘车的便利条件,偏偏在高峰时段和辛苦工作的年轻人抢座占位,非常讨厌。”在10万+的跟帖中,这句牢骚话被顶了将近2万次,足见两代都市人在公交工具上为一个座位的矛盾有多突出。
上海这项新政,无疑是主要冲着缓解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的压力而来的。它表明,解决类似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这种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程度的矛盾,光靠道德约束无济于事,它更加需要的是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在“敬老”的旧政上动土,谁都不敢也不能减了“蛋糕”的分量。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社会,给老年人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也因此,上海对于“敬老卡”取而代之的“红包”,是今年5月1日起发放的“老年综合津贴”,以及由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保险交通卡”。前者将受益群体扩大到65周岁,由过去的覆盖全市170万人,扩大到270万人;每年财政补贴由过去的8.5亿元,增加到超过33亿元。后者则通过“自主支配”的方式,让购买这张“保通卡”的沪籍老人,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节假日,全天免费乘坐上海市除行驶高速公路线路、机场线、旅游线及磁浮线以外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
上海这一招,是用更加“敬老”的方式,同时达到了“爱幼”的效果,它本意是用来解决社会矛盾的,而不是用来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冲突而“劝架”的。这一点,还在青年或者壮年的人们,应该体悟这项政策的良苦用心。
这几年发生在公交车上“该不该让座”的矛盾冲突,是中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老龄化程度的急速提升的碰撞产物。因此,一定意义上,它既不表示整个社会都在“道德滑坡”,更不能从中验证出“坏人变老了”,而是我们解决社会矛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上海新政,是升级版的敬老新政。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市开始实施“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之初,巴士集团所属路线老年人免费乘车占比为5.7%,以后逐年增加,去年提升至10.6%,日均老年人免费乘车约为41.26万人次。它表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愿意通过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在同步提升,而“上班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压力在加大。前者是好事,后者是麻烦事。
既把麻烦事解决了,又要把好事做好了,这是现实的矛盾通过不矛盾的方式去解构的一个执政样板。社会为之叫好的,应该是执政理念中充满的爱意,而不是简单快意的解仇功利。该让座的时候还是应该让座,该体谅的时候还是应该体谅。用爱的方式,而不是用恨的方式去解决拥挤问题、让座问题,需要整个社会都持一颗宽容的爱心。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