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山城茶绿谁来采?

发布时间: 2016-04-11 16:37:49   |  来源: 六安新闻网   |     |  责任编辑: 沈晔

 

“我已经从河南开封找了50多人。”4月3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霍山县与儿街镇凡冲村的朱昌勇言语中透着喜悦。前两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大白茶,眼看着到了采摘季节,茶工难找一时间让他吃不下睡不好。

“本来,通过媒体介绍,联系了泗县的茶工,后来因为要价太高未能达成协议。”朱昌勇说,“这50多人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过了清明,就到了采摘的高峰期,真正旺季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缺人手,成了朱昌勇的头疼事。

笔者了解到,在产茶大县霍山,像朱昌勇一样苦恼的茶农不在少数。

采茶业,缘何也像工厂一样一工难求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采访了该县茶叶办副主任赵登权。“遇到这种困境的主要是连片种植的规模以上的大户。”

“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近年来茶产业发展比较快,规模种植呈上升趋势所致。”赵登权分析说。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茶业作为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专门成立了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相应的奖扶措施,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使得该县所产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双双跻身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茶叶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茶叶身价陡增,农民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该县已发展茶园15.5万亩,生产加工霍山黄茶的企业达300多家,年产黄茶3500多吨。

“其次,由于传统茶园面积偏小、地势高低不平,茶树参差不齐,很难大批量地采用机械采摘。人工仍然是最主要的采摘方式。全县茶园面积这么大、产量这么高,对人工的需求量无疑是个大数据。”赵登权进一步分析说。

“此外,茶叶采摘期相对集中,从清明开始到夏秋茶结束,只有短短三五个月。加上青壮年男女多在企业打工或者外出求学,本地留下来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手工采摘难免出工难出活。”

如何破解用工难题?据了解,该县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成立茶叶服务队和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将留守妇女和老人相对集中,开展“保姆式”服务。诸佛庵镇三河茶叶合作社负责人李培宽介绍说,该合作社常设三个组,每组固定成员为三个人,其他人员则根据需要临时召集。“主要是对合作社成员的茶园进行施肥、除草、土壤保湿保墒、除虫等管理。”他说。二是通过举办现场会和培训班等形式,大力推广使用茶叶机械,对购买茶叶机械的农户,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三是在改造中低茶园、推广良种茶苗栽植的同时,对大面积规模化种植给予奖励扶持,着力引导和鼓励茶农实行机械化作业。四是与旅游开发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通过宣传营销,吸引南京、上海、合肥等外地游客来霍山开展“体验式采摘”,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在我们合作社旗下的九华山茶厂,自从春茶开采以来,每天的接待量都在100人次以上。”李培宽说。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