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强民富谱新篇
——新安镇徐渡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侧记

发布时间: 2016-03-18 17:24:05 |来源: 新安镇 | 作者:张绪梅 |责任编辑: 沈晔

 

 

新安镇徐渡村位于新安镇南端,距市区5公里,距新安镇政府2公里。全村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总人口3724人,耕地面积1509亩,辖21个村民组,设党支部1个,辖8个党小组,党员63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8元。

 

2006年之前,徐渡村经济以农业为支柱,村两委带领群众按照上级“老宅返耕”文件要求,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技术,逐步进行土地改造,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提高群众收入。2006年之后,徐渡村主导产业由农业向工业、加工业转变,按照新安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在村两委牵头下,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开采境内的砂石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启动成立3家砂石开采站,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零的状态,全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水平发展。

 

摸清家底,筑牢发展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家底,打破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壁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对集体“三资”进行彻底清查,全面摸清全村集体“三资”存量、种类和分布状况,坚持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发展难题。一是盘活闲置资产抓发展。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房屋、校舍等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获得租金收入;或作为股份与其它社会资本嫁接,兴办经济实体。二是改善投资环境促增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到村投资办厂,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农民进厂做工一年四季有收入、村集体一年到头有积蓄。

依托优势,做大经济实体。

徐渡村两委深挖现有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砂石作为徐渡村的一项主要矿产资源,曾一度是通过零星开采来满足本村村民盖房自用,没有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六安市城市西扩战略的实施,徐渡村区位优势日渐凸显,建设发展任务与日俱增,徐渡村抓住这一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在淠河边规划出了1000多亩的采砂场,通过票据返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为了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村级班子充分挖掘农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03年,在村“两委”牵头下,引领群众种植无公害蔬菜,至今,徐渡村无公害蔬菜种植已经达到600亩,部分能人大户的经验十分丰富,并很好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统筹资源,突破发展瓶颈。

通过加大统筹力度,提高发展能力,整合项目资金,保障了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取得成效。一是着眼人才统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条件,建立“乡土人才库”,培育一支带富能力强、战斗力强的“领头雁”队伍,以大户带动贫困户,发挥示范效应,开拓脱贫致富路。二是着眼项目统筹,突破经济发展瓶颈。2012年随着六安市重点工程淠河左岸治理项目的实施,砂石严禁开采,村两委积极调整发展思路,2012年与李广兵合作,成立徐渡村门窗厂,投入5万元,之后每年分成2万元。2012年入股六安市帕拉蒙轻纺贸易有限公司,2014年分成8万元。2014年徐渡村支部书记吴庆好和镇党委书记刘国安等一行到苏州招商引资,通过实地考查,做工作,于2015年成功引回东腾鞋业入住镇工业集中区,先后徐渡村共投入35万元,预计2016年分成12万元。

加强监督,增强发展后劲。

村民富了,村集体积累多了,如何管好、用好集体资金成为村民的焦点。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度,对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公开上墙,实施村级“阳光议事会”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强化民主监督。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整个过程透明公开,充分发挥党员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监督作用。为保障村民理财权益,村级财务状况定期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近几年村里还先后投资建设了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学校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