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春光三月踏青去

发布时间: 2016-03-17 16:04:31   |  来源: 六安新闻网   |     |  责任编辑: 沈晔

 

踏春

百鸟齐鸣、繁花似锦的春天来了,走在春天的大地上,阳光是那么的明媚,风儿是那么的温柔,闻着花香,听着鸟鸣,踏春的心情爽朗极了。

踏春,就是给自己疲惫的心情放一次假。残冬已过,新春刚来,万物萌动,满世界都充盈着躁动的力量。柳叶在暖风里吐绿,桃花在春雨里绽放,春蚕在蛹茧里破壳,小鸭在池塘里划浆……躁动的春,仿佛奏响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让大地苏醒,让万物灵动,就连深居在家中的宅男宅女们也纷纷走出家门,褪下厚重的棉衣,以轻盈的身姿,在春天的广阔舞台上展示着青春和阳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野里、田园中,一树树雪白如霞的梨花开得是那么灿烂,阵阵幽香徐徐袭来,香得人骨儿都酥了,心儿都醉了。一家老小,至友亲朋,一路赏花品花,欢声笑语不断。淡雅的梨花把姑娘的脸庞映衬得粉白娇艳,怒放的花团仿佛在默默述说着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动人而浪漫。

“叮咚”的溪水,从茂密的山林里一路蜿蜒地流淌了过来,宛若拨动了春天的五弦琴,奏响了清脆悦耳的圆舞曲,让静寂的山林一下鲜活起来。风儿仿佛听懂了溪水的曲音,牵着柳絮儿纤秀的玉手,含情脉脉地跳起了曼妙的舞蹈。踏青的人儿,个个都坐不住了,都急于想听懂这美妙的天籁之音,他们捧起一团清澈的溪水,凑在耳边听,贴在脸上闻,放进嘴里品,只到一股甘冽的青泉流彻心俯,他们才微眯着眼,在百般的追寻和回味中,展开笑容,哦,这是春天的声音,灵动、跳跃、酣畅、淋漓。合着她的韵律,心儿豁然开朗,生活中再多的纠结,工作中再多的疲惫,人生路上再多的波折,比起百折千回一路奔腾的溪水来说,所受的委屈,所遭的磨难,所尝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

只有把心儿融入,与春天的花、春天的树、春天的山、春天的水一起呼吸,一起交心,才能真正听懂花开的声音,柳树的絮语,高山的缄言,溪水的长音,这就是春天的声音,让踏春的人儿欣喜欢愉。

踏春,就是在春天殷实的大地留下我们坚实的脚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脚步已款款而来,美妙的春光已为我们送来一个个金灿灿的春日。

朱自清说得好:“春天像个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欣欣向荣的春天带来的是希望和憧憬,为我们描绘的是朝气蓬勃的美丽光景。

朋友,快跟上踏春的队伍,迈开矫健的步伐,去勇敢地追逐我们梦中的春天吧!(刘小兵)

春野香荠

正巧是雨水时节,我和母亲下至屋舍周围的田野小径一探,早起颇有些润润的薄雾,十来点钟倒又是暖阳高照,气温攀至数十度,真正应了一句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田里麦苗刚刚开始返青,花木也只泛出些鹅黄淡绿的颜色。“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倒是那水滴滴的野荠菜长得热热闹闹,在麦苗边,在路边的嫩草和枯叶中,畅快伸展着凤羽形的枝叶。在砖缝里、在碎瓦烂石间、在河堤斜径旁,野荠菜就像躲在路边的野兔一样探出头来,调皮地摇曳着绿色的裙伞。

篮中的荠菜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像菠菜那样娇绿,向上舒展着肥美的叶瓣,这样的荠菜一般长在田边松软的泥土里,借得麦田半分肥力,水嫩欲滴;另外一类荠菜,颜色较深,几乎像圆饼一样贴着地面生长,在砖缝、在石间、在墙角,在一切需要披荆斩棘和百折不挠的地方,这种荠菜叶瓣蓬松,长着微微的绒毛,香气尤其浓郁。当我们穿着棉袄的后背微微开始发汗时,手里的两只竹篮已经装得冒尖,但心里还是起着小小的贪念,这上天赐予的美味,挖采再多也不嫌够。

全家都是在荠菜的醉人清香之中度过的,这菜真是嫩,摘去夹杂其间的黄叶枯秸,水里荡了两下,好多叶子都已经不切自断了,染得清水微绿,甘甜醒脑的草叶味满腔满怀。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吃野菜古而有之,在古籍里说到野菜的小典故有很多,如采薇、芹献之类,有个“其甘如荠”,还有陆游的“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说的就是野荠菜。荠菜是春天的恩赐,是个大俗大雅的东西,因为俯拾皆是,百姓挖来混个水饱;因为淡爽,文人赞其清雅,也可以闹出些类似“莼鲈之思”的风雅来。小小的报春荠菜,少了些香椿的鏊味,少了些水芹的药气,少了些豆苗的草腥味道,多是皆大欢喜的清新与和顺的滋味。

初春时节大啖野荠,细细品味源于田间山野的那份清香,在我心里升起的又是另外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怀:那是天地四季、是冰雪消融、是一冬的坚守、是一春的期盼、是回归、是童年、是清纯、是顽强,是借以田间岸头、风声雨影里那小小绿色身影,对年复一年日子的歌赞。(刘军)

宋词里的春天

平生最爱宋词,常在宋词的意境中独自沉醉。时值初春,寻觅宋词里的春天,心情美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村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的《鹧鸪天》,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我们带到充满生机的初春的乡村。桑芽新萌,荠菜生香,春的气息弥漫乡间,令人向往。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东坡的《蝶恋花》隽永深情,回味无穷。春光短暂,令人惆怅。但是不必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希望在人间。墙内的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这便是——烦恼皆因情字生,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的《卜算子》温情款款,诗意盎然。在作者眼中,山水如同美丽少女,眉若青山,眼似秋水。作者送好友去江南,正是春光明媚的好地方。作者对好友说,如果日夜兼程赶到了美丽的江南,千万不要辜负大好春光,一定要与春同住,将春留住。在所有的诗词中,凡提及送别,大多都落寞无比,毕竟分别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作者在这首词中,与其他的送别诗词不同,它温婉深情,欢快明朗,乐观积极,让人感受到快乐的气息。也因此,这首词,千古传颂。

宋词中的春天,温馨美好。

边城那片迎春花

小时候,我最喜欢屋后那片迎春花,一旦看见迎春花开,就感觉到大自然从严寒中苏醒了,万物在春天的阳光里活跃起来,我可以邀同伴到野外去捉迷藏,跟姐姐摘迎春花。

那年代,我们住在湘西雪峰山下的一个小城,名叫安江镇。小城与乡下没什么区别,城里无非就是多了几间房子和小摊店而已,纯属沈从文先生概念中的边城。

我家住的是矮小木板屋,屋后是一块无人管的空地,长满萋萋荒草,通过一条弯弯小路,就到了一片田园乡下。

姐姐经常带我去那乡下抓蜻蜓,去田坎扯野葱、捉蚱蜢,最开心的还是去水沟旁摘迎春花。

记忆中的迎春花,是在褐绿色的、细柔而长的藤条上,排列着青绿的厚叶片,生出一簇一簇金黄色花朵。藤条弯弯曲曲爬满了小水沟旁的灌丛刺蓬,迎春花也如同小喇叭,在初春明媚的阳光沐浴下,显得璀璨耀眼,为早春带来一派盎然春意。

在大自然百花中,真正带雪冲寒的是迎春花,她比梅花开得还早,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使者。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刘郎中》就写到:“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宋代诗人韩琦在《迎春花》中也有生动的描写:“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屋后那小水沟,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水圳,从雪峰山峡谷一帘瀑布流下来的水,一路清澈见底。沟底的卵石是山岩碎块和大颗粒沙石,沟坎有许多不知名的野生灌木和刺树,它们在严寒气候下,脱了一身绿装,裸着光秃秃的枝体,当被一层白白的雪霜覆盖时,山野的寒气正如刀似剑,这时刻迎春花就悄悄敞开了金色胸怀,一朵紧接一朵,羞涩地拥抱着早春的阳光。

有趣的是,从水沟坎边的刺蓬岩缝里,清清流水中窜游出一群群小鱼,小鱼中跟着几条手指粗的大鱼,在欢愉地游来游去,感受阳光的温馨。姐姐说,那大鱼是小鱼的爸爸妈妈,是迎春花呼唤他们出来晒太阳;水沟一旁是稻田,一旁是菜地。

姐姐还说,那一片迎春花是农民伯伯种的,是保护着小沟坎坎不被暴雨冲垮,也是保护着稻田和菜地。是的,边城有了这条清悠悠的小水沟和一片美丽的迎春花防护带,给我留下难忘的童稚和欢乐。

那时我只有五岁,朦胧的迎春花记忆伴我走过风风雨雨一生,如今倒愈来愈清晰了。我喜爱迎春花,是因为大我五岁的姐姐更喜爱迎春花。

姐姐每次摘了迎春花,喜欢在水沟边找一处静水湾当镜子,蹲在坎边,对镜梳妆,然后在头发左右各插上两朵迎春花。爱花的姐姐对着水镜看了又看。有时,姐姐正在专心梳妆,水底岩石里忽地游出一群小鱼,调皮地惊搅了宁静的镜面。姐姐摘迎春花非常细心,有时候,选择花瓣开放得最大的,还要小心地把花瓣两边的绿叶连花托一起摘下来。

回到家里,轻轻夹在书本里,翻过几页夹一朵,就这样夹了四、五朵,然后又用几块砖头压住书本,等过了一个星期后,翻开书页,那些干花成了一枚枚精致小巧的书签;嫩黄黄的花瓣,青绿绿的叶片,还散发出一丝儿清香。那时姐姐念小学了,妈妈夸她真能干,把早春的欢欣珍藏在书页里了。

雪峰山下的边城很冷,当许多树木小草还沉睡在严寒的梦里时,迎春花已经是开得一片热烈旺盛。姐姐把摘的花一朵朵放在一个敞口瓶子里,回家后倒上山茶油浸泡。过了半个多月,我见她每天梳头发时,就倒几滴油抹在头发上,用木梳子梳,姐姐的长头发梳得黝黑乌亮,香气飞散。妈妈梳头时也用姐姐泡的迎春花油,她说穷人家买不起头油,自己造的不也很好吗?

姐姐长大后,参加工作了,还没忘记用山茶油浸泡迎春花梳头,用春天花儿的清香装饰自己的心情。(菜 丛)

故乡的春天

家乡的亲友在视频上频传踏春的信息,让我更加怀念故乡的春天。

三月的平原,春姑娘的脚步悄悄地行走,为田野穿上黄绿格子的花衫;迈步浅丘果林,粉的桃花、白的梨花和李花,次第开放,不断渲染出绚丽的画面。

最惹人喜爱的是暖暖的春阳,喜迎人们走进大自然,于是呼朋唤友追着花讯去周边乡村踏春游玩。

樱花、梨花、李花、桃花、杏花,还有郁金香此起彼伏竞相开放,逗得大家每年都非得去亲近不可,而随着“农家乐”的推广,赶春看花的地儿愈来愈多。最典型要数东郊的某村,沿袭种花的历史,托改革开放之福,村民以自家屋基和自留地为本,数年营造出百十家兼营花木的休闲娱乐场所。品种也愈发丰富,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冬有梅林,秋有菊园,夏有荷塘,春天则是一派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胜景。

整个春季,没有走出水泥城堡、赶到乡间去赏春的城市人,应该是“少之又少”。放风筝是老少皆宜的活动,于是,彩蝶、鹞鹰、燕儿“你追我赶”地飞上晴空;花前树下,专业的业余的画家们专心致志地描绘自己心仪的对象。此时,歌声琴声时时飘来,原来,不少合唱团也移师到郊野排练。

故乡的春天,深深镌刻于心的美景,永远魂萦梦牵。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