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大别山绿色山货网销全国

发布时间: 2016-02-18 16:44:47 |来源: 安徽网 | |责任编辑: 沈晔

 

你相信吗,通过互联网,大别山里的农民正源源不断地将河虾、黑猪肉和莴笋,高价卖到江苏、上海,甚至广西,供不应求……

你相信吗,霍山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在村里开起村淘小店,帮村民从网上买东西,每月挣到六七千元纯收入,有时甚至上万元……

你相信吗,舒城一个偏僻的农业公司,不仅已经实现2015年近亿元的线上交易额,更尝试起众筹、认领等互联网上的新玩法……

近年来,安徽六安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不断融合,互联网开始深刻地改变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日前,记者深入大别山区,勾勒六安“互联网+”的生动图卷,探寻其成功的密码。

电商云集 山货走向全国

赵德龙出生于霍山,后来,他前往北京工作,接触到“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大别山里有很多好货,但是很多好货却下不了山,能不能通过电子商务让霍山的农产品端上北京、上海人的餐桌。”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赵德龙回家创业了。2015年8月,在霍山县的安徽大别山电商产业园,共善商城成立了。“这些山货上了网,受到的欢迎比我们想象的还热烈,比如销售最好的菜籽油,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

“这让我们的山货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霍山县商务局副局长任继鸿说,霍山有很多很好的农产品,特别是山货,品质很好,“以前都是通过传统渠道销售,现在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极大地拓宽了。”除了共善商城这样的电商经营企业,霍山还通过通过政府“背书”的方式,在淘宝、京东、1号店等平台上开设了“霍山特色馆”,自2015年7月上线以来,共引进72家县内商家免费入驻,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销售额1000多万元。

众多霍山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7月,京东、1号店“霍山馆”销售漫水河百合2万多斤,11月份以来的两个月内,“霍山馆”已销售冬笋近3万斤,而在“双十一”,霍山县共实现网上农产品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霍山石斛、山葛老葛粉、茶叶等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在政府的推动和先行者的引领下,霍山的大别山电商园迎来越来越多的电商团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从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据统计,仅在2015年,霍山县从事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电商企业,就达到500多家。而该县全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突破了10亿元。

“我们还引进了全国百合现货交易中心,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这就把销售、采购、定价、结算、融资等供应链上各环节,由线下搬到线上,重新塑造了百合行业的流通体系。”任继鸿说,该中心上线至今,电子盘上交易额近700亿元,日均达3亿元,“它带动霍山百合亩均增产350公斤,增收8000元,这是互联网给山区带来的变化。”

农村生活因网而变

如果说产业园里的企业,以及各大平台上的 “霍山特色馆”是电商的正规军,那么一个个农村淘宝店和邮乐购村级站点,就像是电子商务的民兵队伍。但他们的实力和作用,可不容小觑。  今年50多岁的汪忠云是去年8月份接触到互联网的,在霍山县佛子岭镇,他负责其中一个邮乐购村级站点。“以前我也卖山货,茶叶啊,木耳啊,等等,但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销量大。我算了算,自从开始网上销售后,我的销量增加了一倍。”随着上网销售,汪忠云的销路也越来越广,“周围的一些村民,家里有农产品的,也拿到我这里来卖,销量很好,最多时一天出了两百单。互联网真是个好东西。”汪忠云笑着对记者说,他只需要供货,客服由邮政请,“不用费太大劲。”

像这样的邮乐购村级站点,在霍山有56个。任继鸿告诉记者,霍山县在全省率先与中国邮政邮乐农品网合作,在全县范围内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邮乐购村级站点56个,“这些村级站点织起了农特产品网上销售网络,让大家在家边就能找到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上网卖的地方。”

除了帮农民销售他们的农产品,邮乐购村级站点还成为附近居民生活的帮手。“我帮他们在网上买东西、缴费,接收快递,都可以。”汪忠云说。

如果要从网上购物,村民们不仅可以走进邮乐购村级站点,还能通过农村淘宝上网淘。

20多岁的孙敏是霍山县玉带桥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的负责人。“当时阿里巴巴要在我们这里开村淘,一共三十个点,有一千多人报名呢,我因为学的是电子商务,也开过网店,于是便成功入选了。”孙敏说,不仅城里人喜欢网上购物,互联网也已经开始改变农村人的生活,“他们只知道了网购,也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我们这个店,就是帮他们上网淘的。”孙敏说,在村淘里购物,可以享受全网最低价,售后也有保证,所以生意挺好,“我现在一个月平均有六七千元的收入,最高拿过万元。而这还不是最多的,我们有另一个点,店主一个月有过纯收入两万元的呢。”

任继鸿告诉记者,农村淘宝正加快电商进村,“我们县规划建设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100家,首批4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现已全部开业运营,第二批20个站点也正在陆续开业。这些服务站,将让村里人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购物消费体验。”据统计,去年“双十一”期间,霍山县村淘交易额已经达到200多万元,位居全省第五位。“村淘项目的实施,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上元街村站长李珊珊就是从广州返乡的创业青年,去年双十一期间,她的站点交易额达到近40万元,商品预售额16万元,位居全国第10名。”

将土特产做成“食材中的爱马仕”

六安人并不仅仅满足于通过互联网销售他们的农产品,在开辟了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后,他们开始探索新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玩法。

众所周知,相较于书籍、坚果等网购,生鲜电商因其需要克服冷链保障等难题,而更不容易开展。但在舒城县经济开发区,有一家成立于去年7月的安徽二丫和狗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瞄准的就是生鲜。

“你看,这是一份刚刚发出的订单,是发到南京市的。顾客要了一斤万佛湖的河虾,要了几份我们这特有的土猪肉和黑猪肉,还有西兰花、茶树菇、红辣椒、山药。”公司负责人姚育祥拿着一份订单,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的商品不仅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广西、四川等地区也有顾客发来订单。

是什么吸引几千公里之外的顾客,让他们想网购来自六安的生鲜和农产品呢?姚育祥告诉记者,“我们销售的这些食材,都是生态有机食品,周边没有污染,纯天然的,所以吸引了很多高端客户。”为了展示自己的商品,二丫和狗蛋甚至专门请《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团队,拍摄了好几部短片,介绍这些农副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品质,在网上也引起了海量点播,“看着精美的介绍片,再品尝拿到手的食材,很多人就此成了我们的回头客。”

这些很多来自大别山区的生态有机农副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高不少,比如一斤万佛湖的河虾,卖到112元一斤,“我们的包装盒也是特制的,一个要十几元。”而在公司里,还建了三个冷库,“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姚育祥说,借助于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他们想要做的,是“食材中的爱马仕”,“这片生态良好的土地,盛产优质农副产品,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销售给更多人,也帮助农民增收。”据了解,该公司总投资五千多万元,2016年线上目标销售额为1.5亿元。

同样位于舒城的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也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该公司的大米、杂粮、果蔬、鸭、蜂蜜等产品,主要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直营、1号店直营等电商平台销售。2015年,公司实现线上交易额近亿元,单品富硒米销售额突破2700万元。

在互联网上尝到足够的甜头后,该公司也开始尝试新的玩法。“比如我们新推的稻鸭共作项目,一方面水稻田不用化肥、农药、让鸭在稻田觅食吃青嫩杂草和小虫子,另一方面节约饲料,降低养鸭成本,提高鸭肉,蛋品质量。”公司副总经理洪程说,稻鸭共作产出的大米,在网上受到了很多好评,也带来了很好的销售收入,“我们四百克大米卖到12元,而一般大米一斤也就两三块钱。”   除此以外,该公司还玩起了众筹项目,由十个人每人凑1万元,然后承包一块地,“这块地产出的大米等农产品,最后也归这些人所有。现在一些地方流行这种模式,我们也顺势而为,效果还不错。”洪程说,在互联网上取得丰收后,公司也在全省开始建立O2O体验店,“准备开12家,各大商场都有。另外,我们还赞助了不久前的周华健安徽演唱会,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品牌。”

互联网春风吹遍六安

记者连日来在六安采访看到,互联网的春风已经吹遍这片土地。

在舒城、金寨、霍山、霍邱等地,“互联网+现代农业”蓬勃展开。而围绕六安市茶产业建成的茶叶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也完成了六安瓜片生产与经营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  霍山、金寨、舒城3县已经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蜂狂购”、“三个农民电子商城”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正式上线,形成了包括食品、日用品、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在内的本地化网络零售体系。

金融和政务服务也+上了互联网。金寨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金融服务室,建立了覆盖13.6万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使农户凭信用等级不需抵押即可贷款。而目前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络也实现市县乡(镇)三级全覆盖。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盟委员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气候论坛等机构的相关绿色发展单元联合主办的“绿色发展跨洲视频连线研讨会”在六安市举办,这在全球尚属首次。会议发表的《贫困地区绿色发展之六安宣言》写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原生态的偏远落后山村,基于互联网召开这样一个跨洲国际视频研讨会,则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这些地方发展起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型绿色经济形态,并对其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升级。”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