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现代农业装上信息“芯片”——我市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 2016-01-08 16:02:47 |来源: 六安新闻网 | 作者:程传军 |责任编辑: 沈晔

 

去年“双十一”期间,徽六瓜片采取了优惠券领取、购满即赠、前1111名赠送礼品等活动,无线端侧重分时段赠送。该公司天猫官方旗舰店当天斩获328万元的销售业绩,销售总额高达521万元,居中国绿茶类目排名前三,51661人与徽六共狂欢。无线端支付买家数占比69.21%,无线端主要侧重新品发布,客户群体以年轻人、女性人群为主。

时下,“互联网+农业”在六安越来越火,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尤其近两年,我市积极利用互联网载体,全面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介亮化大别山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培育打造了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我市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充分应用“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改进经营管理方式,使移动互联、大数据在农业产业化和融资信贷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市60%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开拓了农产品营销渠道;半数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物流等环节强化应用和管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手建立“互联网+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电商交易平台合作平台,组织龙头企业与‘邮乐农品网’、阿里巴巴、天猫购物、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对接与合作。

促进‘互联网+’和智慧农业发展,通过订单销售、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快递物流配送等方式,面向消费群体定制化、个性化供应产品,开展线上线下交易,拓展市场流通渠道。”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省农委启动了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情况监测平台,我市4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纳入监测范围,2014年全年实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1.7亿元,去年线上交易额超过之两亿元以上,其中徽六瓜片、三祥羽绒网上交易额更是突飞猛进上涨。

在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进程中,我市打出了一套套“组合拳”。我市积极围绕“互联网+生产”,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通过自动感知和人工辅助、移动应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与应用,重点抓好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和智能农产品加工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目前,我市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5个、养殖场30多个,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监测点达21个,实现对近15万亩茶园、蔬菜、中药材、苗木花卉、养殖池塘高产示范基地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以及病虫害防控的智能控制。

围绕“互联网+经营”,推进农产品营销网络化。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通过与淘宝网开展深入洽谈、对接,本地运营服务商建设馆方案已通过淘宝审核,上线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加强区域电商销售平台建设,安徽大运亨通投资5000万元,在我市建立的“蜂狂购”电商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已入驻中小企业及个体户473家,注册用户数7万;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商公司建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城”,从事当地生态农产品的研发、分装与销售,致力于助推小微电商入驻发展。此外,我市幸福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幸福淘购”平台。安徽省六安瓜片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自建或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线下交易。

围绕“互联网+管理”,推进市场管理规范化。通过互联网建设,进一步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蔬菜、茶叶、水果标准园,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和水产标准化示范场。优化和完善供销平台,减少分散的农户需把农产品批发到采购商--采购商卖给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再销售给营销商家的中间环节,缩小农产品物流时间成本,减轻滞销亏损。

围绕“互联网+服务”,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和村四级农业信息化网站平台,形成了一支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全面提供农业市场供需信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推介农业投资项目,开展网上招商活动等。开通农业科技手机短信服务,在关键农时及时发布实用的农业信息,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农民和基层干部欢迎,现已发展移动手机用户5万多户,每年发布各类信息1.5万条,基本实现农村手机信息全覆盖。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