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仓村变迁曲
发布时间: 2016-01-07 16:23:11 |来源: 六安新闻网 | |责任编辑: 沈晔
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是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空心化、务农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金安区双河镇晁仓村村民的记忆中,几年前村里的土地并没有“吸引力”,即使是本村种植大户也不愿意“问津”。前几年,该村蔬菜种植大户刘坤曾想流转50余亩土地,但最终还是把目光转向了邻村。
“基础设施落后是主要原因。”晁仓村书记郭昌俊说,晁仓村位于双河镇的东部、丰乐河的下游,由于地处圩区,再加上过去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村里易涝又易旱,农作物收成差。“就拿水利设施来说,全村没有一处可用的排灌站,一到干旱时丰乐河水无法灌溉,而内涝时又难以排水。长期以来,村民虽然习惯种双季稻,但因为综合成本和风险因素,收益远不如其他地方种单季稻挣得多。”
世世代代依靠土地为生的村民,难以从土地中刨出更多的收益,这使得晁仓村长期顶着“贫困”的帽子难以摘掉,并且贫困户的绝对数量更是居高不下。据该村2014年的统计,全村370户1500多人中,贫困户占到83户205人。对于晁仓村来说,脱贫的任务重、压力大。
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可是,处在贫困中的晁仓村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呢?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中,晁仓村与金安区政协“结亲”,2014年10月起,金安区政协开始对晁仓村实施精准一对一扶贫。
“村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去解决什么。”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国元到村后,通过细致的走访、调查,倾听村民的呼声,认识到根据扶贫工作精准化的要求,应该将工作切入点放在村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上——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村庄和村民脱贫的“造血”功能。
通过积极争取,一年时间里,共有600多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在晁仓村落实。该村新建了村内三条到中心村民组的水泥路,让村里告别多年来仅有一条水泥路的历史;新建梁墩、坝口两座提灌站,解决农业生产易涝易旱的问题;整改农电网,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难问题。针对村里种粮效益低的问题,实施“增粮工程”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所需水、电、路、渠等设施为抓手,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2015年12月30日,在丰乐河双河段,记者看到圩堤一侧的梁墩提灌站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之前的提灌站还是上世纪50年代修的,设备老化基本荒废,一到用水时,渠道另一侧的500多亩土地只能‘望水兴叹’,等明年春天,这个新提灌站启用了,就再不用为灌溉的事发愁了。”村民刘全稳高兴地说道。
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一天天改善,不仅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好转了,越来越多的“望天田”也成了丰收地,村里的土地日渐“升温”。村民张大如、韩玉虎等人陆续流转了600多亩土地发展规模种植,来自枞阳等地的种植大户也来到村里承租土地拓展规模。郭昌俊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村1148亩耕地中三分之二以上被大户流转。为促进土地流转,村里还分别组建了农民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
在着力改善村级基础设施的同时,一年多来,对照精准扶贫要求,作为帮扶单位的金安区政协分别对54户贫困户实施了“包保扶贫”,截至2015年,该村已有13户贫困户40人摘掉贫困帽子。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