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乐当“猪倌”

发布时间: 2015-12-09 13:56:39 |来源: 皖西日报 | 作者:杨子 |责任编辑: 沈晔

 

大学毕业后去城市里觅得一份好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应该是大部分“90后”的选择,可在裕安区顺河镇龙头村,便有这么一个“90后”男孩,他从江西科技学院物流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到老家开起了养猪场。

结实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除了一副略显精明的黑边眼镜和充满智慧的双眼,这个1991年出生的小伙儿看起来就是一个地道的农家轻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梁磊,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村里的各种农活,特别是养猪的一整套流程。“小时候家里少则两三头,多则十几头,放学后有时候就帮着父母亲喂猪,每次看着一头头猪‘吧唧吧唧’地吃着自己投放的饲料,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且总觉得自家养的猪肉吃起来格外的香。”梁磊笑呵呵地说。

带着这份从骨子里透露出的对“农活”的亲近,大学生涯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与大部分选择留在城市企业的同学不同,梁磊选择了宣城的一个农业集团,在那里更进一步地学习了畜牧养殖。实习期满毕业时,梁磊觉得还没有学到养猪业的“精髓”,因此他又继续自费在该农业集团学习了半年。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在城市里找到工作,梁磊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在他心中关于未来的雏形已越来越清晰,农家出身的他不想在城里的朝九晚五生活中麻痹自己,他想回到家乡创业,充分发挥自己在养殖业和物流业两方面的专长。

说干就干,父母亲知道儿子的想法后,都十分支持,还积极地替儿子分析目前养猪业的状况。梁磊的老家龙头村在一个山岗上,在那里,农村一家一户的养猪业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一方面是因为养猪风险大,而且缺少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农村基本上都住上了楼房或者砖墙瓦顶房,猪圈既不卫生又与主房格格不入,导致大部分的农户都觉得养猪还不如自己买肉吃简单实惠。与父母亲一番商讨后,梁磊觉得,养猪这件事要不然就不干,要干就得大干。如果不把养猪规模化、产业化,自己回来这么“小打小闹”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梁磊自己家有10余亩的开荒地,2014年年初,梁磊平整了7亩开荒地,用于兴建养猪场,又用父母亲支持的所有家当30万元作为资金,建了4栋猪圈31间猪舍,每栋面积约300平方米,共计1200平方米,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从此,“六安市裕安区龙兴养猪场”便诞生了。

父母的支持不但坚定了梁磊的信心,也给了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他的养猪场虽然不是特别大,但目前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合肥、六安、霍邱、以及新安镇、单王乡、丁集镇等地的屠商常年与他保持联络,经常上门采购。而他饲养的仔猪品种也非常先进,养猪场拥有丹麦与英国的二元杂交种母猪17头。经过近两年的经营,目前,养猪场已经初具规模,存栏仔猪有300多头,待出售的有150头以上。目前一年可出栏600头,毛收入150万元,纯收入可达50万元。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梁磊坦言遇到困难也曾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自己既然做出了选择,就咬着牙也得熬过去,周围怀疑的眼光,反而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如果今年效益好的话,来年我还准备扩建一栋500平方米、能存栏300头育肥猪的猪圈。养猪场门口还得修一条200米长的砂石路,便于生猪外运。”谈到未来养猪场的发展,梁磊全部心中有数。同时,对于支持家乡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准备聘用贫困户到自己的养猪场打工,一方面充实人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