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停车驾车的若干技巧
发布时间: 2015-11-23 16:24:25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冬季天寒地冻,行车途中如果驾驶员操作不当,极易发生危险,以下为车友们总结了冬季行车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驾车技巧,仅供参考。
一、冬季停车应该注意的事项
早上首次着车后,应原地怠速热车2-3分钟。尽管有些车主认为自己的爱车性能好,无须热车,但当气温在零摄氏度及其以下时,为了减少爱车的磨损,建议你还是用两三分钟热一下车为好。倘若你着车后立马起步上路,你会听到发动机干磨的噪声较大,且动力性能也不佳。
在寒冬里,不但早上应适当热车,白天若关闭发动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再次着车也应预热1-2分钟。经适度热车后,平稳起步,以1-3挡且2000-2500转低速行驶5~10公里后,再加速正常行驶。
注意车库坡道冰冻
若你的车停在地下车库里或车位进出道有坡,那么在早上开车前,必须先确认出库坡道上没有结冰。若已经结冰,则必须找人将其铲除后方可开车。此举在雨雪后的早上非常有必要!
倘若你没注意已经将车开至冰冻的坡道前,请千万别冒险向上爬坡!因为当冰冻的坡道较陡时,若你的车有ASR、ESP,那车就会非常艰难地爬动,任你怎么踩油门也没用;若关闭ASR、ESP或无此系统的车,车轮就会在打滑的瞬间撞上侧壁!所以,遇此局面,最好是慢慢退回车库。
同样,在严重冰冻的晚上,在你进入地下车库前也别忘记先下车确认坡道有无结冰,确认无冰时方可驶下车库。
预防车门被冻住
雨雪天爱车进入车库过夜前,应用干毛巾将车门框密封胶条上的水及湿气擦拭干净。尽量不要将车子停放在已经结冰或可能结冰的地面上。次日,若发现车门被冻住,不可使劲硬拉车门,应当从车门框缝隙浇温水化冰。不要一上车就开启天窗,应等车内温度升高后再试。
道路结冰时时留意
在雪后的寒冬里驾车,须密切关注路况,时刻观察前方道路有无冰冻。不要随意越过前方似积水亮光的路面,那可能就是冰面!在通过桥梁、高架道、山间道路和背阳向北的弯道前,应特别当心路面是否结冰(因为不能受到阳光(参数图片)照射的道路及山区更易结冰)。
在驾车途中突遇雨雪,必须减速慢行(城区在30公里/小时以下),打开雾灯或近光灯。尽量跟着前车留下的车辙走,同时增大与前车的间距。尽量用油门调节控制车速,少用制动,更应避免紧急制动。避免急打方向及大角度快速转向,尽量不要超车和并线。若车辙沟已经冰冻,则应选择错开车辙一个轮位慢速行驶。
二、雪天驾车的技巧以及应急方法
常规情况
起步:轻加油,慢走车,高挡位加油动作要轻柔,车辆应缓慢平稳起步,然后再正常行驶。如果是自动变速箱有雪地模式,最好开启此功能。如果是手动变速箱,在地面很滑的情况下,可二挡起步。
换挡:宁高勿低,宁早勿晚,宁直不弯。尽量让离合器接触时动作柔和、平顺。尽量保持发动机转速均匀,不做急加速、急减速的动作。手动变速箱挡位选择可比平时正常驾驶状态高一挡。大原则是尽量早换挡,在直线和平直路段完成。
刹车:先点后刹,利用发动机牵制力动作要循序渐进,最好先轻点,等车速下降后再逐步加大刹车力度。特别强调的是刹车尽量在直道完成,入弯前先减速,即操作任何动作前,先把速度降到位。在紧急情况下,手动变速箱可采用双联动的制动方式,即在踩制动的同时迅速将高速挡转入低速挡,抬起离合器踏板,让发动机的牵制力和制动系统同时产生功效。
转向:先减速,慢打轮,早回正正确轻柔的转向是雪地驾驶技术当中很重要的环节。大多数情况车辆失控是由于车速过快,转向动作生硬即力道过猛造成的。在冰雪路面过弯时,应先将车速降下来,再轻柔缓慢地均匀打轮。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冰雪路面回正方向的时机应略早于正常路面。
应急情况
1、侧滑、甩尾由于刹车过猛或加速太急都会造成车辆侧滑、甩尾,即车辆不能按照驾驶者预定的行驶方向行驶,出现横向滑动或来回摆尾的情况。
由于制动过猛造成的侧滑或甩尾,应松开刹车踏板,采用连续点刹的方式制动(带ABS的车辆,一般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处理方法:出现类似危险情况时,千万不要猛打方向,企图靠转动方向改变打滑状态,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但起不到纠正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2、转向不足由于入弯速度过快,车辆易出现转向不足,即车头向弯外滑动,车辆不能按驾驶意图沿前轮指向行驶。特别是前轮驱动的车辆,更易发生类似现象。
处理方法:首先松开油门踏板,收油。然后略微回正方向,在转向与回正间不断调整,但切忌过大,以不超过车轮正常行驶位置为限,必要时可轻点刹车减速,配合方向修正。
3、转向过度由于车辆速度过快,转向过猛,导致车尾向前甩动,出现掉头打转的倾向,即称为转向过度。后轮驱动的车辆更易发生类似情况。
处理方法:首先仍是松开油门,轻柔而迅速地反打方向,必须回正过中线,必要时配合点刹降低车速。
驾驶技术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在平时多用心,多训练,知道了处理冰雪路面的驾驶法门,便有了通向安全的钥匙,祝你一路平安。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