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5A摘牌,对旅游乱象“最后通牒”

发布时间: 2015-10-12 10:21:29   |  来源: 广州日报   |   作者:张涨   |  责任编辑: 君君

 

今年九月份以来,特别是十一假日期间,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投诉较多的部分5A级景区开展了服务质量暗访检查。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向媒体通报称,取消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丽江古城、西溪湿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明十三陵景区等6家5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全国通报并限期整改。

随着收入增加、假期增多,旅游不仅成为国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更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日,全国共接待游客5.26亿人次,同比增长10.7%。但随着出游人数的增多,种种乱象也暴露出来。整治旅游乱象,不能再等。

此次国家旅游局对部分景区严重警告,甚至首次对5A景区“摘牌”,透露了国家规范旅游市场的决心。除了被摘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之外,被警告的也都是名声在外的热门旅游地;而被查处的出租车不打表、餐饮乱收费等问题,也都极具代表性。把一些众人瞩目的旅游景点率先晒出来,把一些绝大部分旅游者都经历过的乱象亮出来,国家旅游局的明察暗访,大有杀鸡儆猴之意。对那些名气稍逊、乱象更甚的小景区而言,无疑是“不点名的警告”。

旅游市场乱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成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景区和地方政府普遍“重申报轻管理”的心态应负首要责任。不论是申报5A还是申遗,往往花大力气搞突击,评上就一劳永逸,只管坐地收钱。长期以来,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过于疏松,才给各种乱象以生根发芽的机会。今年4月,雁荡山风景区古洞景点存在强制烧香现象,被曝光后却仅被景区管委会处以60元的“重罚”。由此可见,让各项规章制度“通上电”,提高违法成本,就是这些受到警告或者被摘牌的景区后期整改的核心任务。

一者,旅游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国家旅游局对部分5A景区实施明察暗访,推动了5A景区“能上能下”的动态化管理。相比以往的“只上不下”,能给景区管理者持续施加压力,做到申报前申报后一个样。此外,国家旅游局此举也给地方旅游部门做出了表率。一些地方的旅游监管部门,对其辖区景点存在的问题其实心知肚明,但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作为、假作为,乱象就在监管人员眼皮底下发生着。拿出动真格的态度进行明察暗访,试问这些乱象哪还有生存的空间?

二者,俗话说旅游分为行、住、玩、购等多方面,要规范旅游市场的秩序,也需要形成多方合力,加强监管力量。眼下,很多地方旅游监管力量分散,缺少统筹和联动。比如单是一个旅游商店,就涉及物价、工商、环卫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战往往事倍功半。尤其是像三亚、西安等旅游重镇,更要以旅游为核心统筹多方力量。比如不久前三亚就成立了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成立后,黄金周期间已经查处案件30起,行政拘留30人,公安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

三者,地方政府应建立对游客投诉的快速反应机制。实事求是地说,餐饮乱收费、坐车不打表等乱象,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消灭殆尽,执法难度极大。只有借助公众监督,畅通公众投诉渠道,才能帮助监管部门更快地发现问题。但眼下很多景区对游客投诉左耳进右耳出,游客只能自我安慰出门在外就得做好被人“宰”的心理准备,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回想不久前的“青岛大虾”事件,如果在游客投诉后当地有关部门能更加快速妥善地处理好问题,不仅不会给青岛旅游留下污点,反而会赢得很多赞誉。在互联网时代,好事坏事一经社交媒体放大发酵,便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无论是景区运营单位还是相关部门,都不应有侥幸心理。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