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身边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专家谈食品科普

发布时间: 2015-09-07 14:08:11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百姓消费存误区

我国百姓在乳品消费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我国百姓在消费乳制品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豆奶比牛奶好。我认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牛奶的营养价值都要远高于豆奶,人们对牛奶中蛋白质的吸收一定比豆奶好。二是把乳饮料当作奶。国内部分企业在生产乳制品饮料时,总是把“饮料”两个字写得非常小,以致消费者误以为是奶,而实际上,奶饮料与奶是不同的,不能把奶饮料当作奶来饮用。三是脱脂奶比不脱脂奶更有益健康。脱脂奶减少了脂肪,同样也减少了脂溶性维生素,四五十岁以下没有脂肪肝的人没有必要刻意饮用脱脂奶。四是奶粉比母乳更营养。近百年来,虽然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想尽办法让婴幼儿奶粉里的营养配比接近母乳,但现在依然没有办法把奶粉做得和母乳一样好,因此,我们更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对于那些无法完成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现在经过科学合理配比的奶粉已经做得更接近于母乳,吃这样的奶粉也是安全、健康的。

选购奶粉有讲究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奶粉品种繁多,各种“功效”的奶粉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请问消费者该如何选购?

我国的奶粉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特殊配方奶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按照人群划分为:0~6月、6~12月的婴幼儿奶粉,3~6岁的幼儿奶粉,6岁以上的儿童奶粉,青少年奶粉,孕期奶粉,中老年人奶粉;按照奶粉的功能分为补钙、补铁、补DHA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购奶粉。

针对不能完成母乳喂养的宝宝,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母乳化”奶粉,并在奶粉里添加“3A”:一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特别是视网膜发育有特殊功能;二是ARA(二十碳四烯酸),主要促进孩子骨骼的成长和脏器的发育;三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减少甘油三酯的生成,控制血小板的凝聚速度,从而起到减少、控制血栓的形成。孩子在发育时要注意补充DHA、ARA。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还应该补钙,如果年轻时多喝牛奶,多吃虾皮,多晒太阳,把钙补好了,等上了年纪骨骼就不会太脆弱。老年人更应该补钙,再补一些EPA,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看待添加剂应理性

有消费者认为,在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均能看到食品添加剂的影子,现在甚至到了谈食品添加剂色变的地步。请问,消费者该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呢?

很多人不希望自己食用食品添加剂,其实食品添加剂就在我们身边,但凡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谁都做不到这一点。举个例子,我们喝苏打水,苏打水中的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苏打水里是酸度调节剂,如果用在馒头、油条当中就是蓬松剂。而我们喝的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就是防腐剂。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这里都有食品添加剂。你以为在家里自己做饭就不用吃食品添加剂了,其实不然,因为油、盐、酱、醋和大米、白面里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尽管我们有一句话,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是食品添加剂绝不是食品工业的产物。我们中国的卤水点豆腐,点了上千年,其实这就是利用食品添加剂中的食品凝固剂。现在很多人误把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当成了食品添加剂,其实这些都是我国明令禁止不准添加到食品中的违法添加物,违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媒体报道应客观

科普宣传离不开媒体,那么,媒体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从业人员应用客观的视角和理性的态度进行思考,因为媒体报道对一个产业的影响非常大。我举一个案例:1999年,我国的酱油出口量占全球酱油贸易总额的50%以上。就因为英国某媒体的一篇报道说,某机构抽查了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市场上销售的17种酱油,其中有15种酱油中含有三氯丙醇,该新闻“发酵”至今,我国的酱油出口尚未恢复到当时的水平。

胡小松:现在媒体非常发达,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曝光食品安全事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媒体揭露食品安全事件,今天的食品安全不可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媒体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尽管媒体在确保百姓饮食安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还是建议媒体朋友:科学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基本遵循两句话原则——第一句话,发现某产品含有××物质;第二句话,××物质的含量有多高,对公众会不会有伤害。如果对公众身体健康有伤害则要警惕,如果没有伤害则无需恐慌。一个产品不合格不等于是“毒产品”,一个产品发现了微量有毒有害物质,不等于这个产品“有毒有害”。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