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公交车安全”社会风险评估预警
发布时间: 2015-07-31 11:05:4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行驶中自燃、车上打架、司机猝死,国内公交安全事故频发的背后,存在风险项多、识别排除不及时等问题。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开始调研公交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为其中的风险项定级,并提出前段识别、中段排除、末段追责的风险管理模式。
团队负责人表示,研究结束后将把相关成果交给公交公司或交管部门作参考。
现状 处理就事论事 没有亡羊补牢 该中心主任唐钧表示,公交安全事故的背后,存在风险项多、识别排除不及时等问题,这需要从风险管理层面来解决。“但国内在这方面做的很浅,处理事故往往就事论事,没有亡羊补牢。”唐钧说。
唐钧举例说,2010年7月,杭州一辆公交车自燃,幸亏消防员及时赶到将火扑灭。“调查的起火原因,可能是车头电路有问题。”他说。
但公交公司或监管部门事后没有制定高温天车辆使用准则,或预防车辆高温下自燃的技术标准。
解决 识别排除风险 事后严格追责 唐钧认为,公交安全事故的风险管理,应分前、中、末三个阶段进行。“前段主要解决风险识别与分析。”唐钧团队为此详细研究了公交安全事故的风险项,归纳其发生的源头、原因。这有助于识别事故风险,以提前排除隐患,降低发生概率。
如猝死这个风险项,他们研究确认发生的源头是公交司机,并将原因归为自致型。“前段识别出这个风险,中段就要排除。”唐钧说,他们将风险项分成高中低三级,提出以紧急处置、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来分别应对。
他们将猝死定为高危风险项,“这就需要公交公司紧急处理,如对司机定期体检,符合一定标准才准上岗。”
唐钧表示,风险管理的末段是责任追究。“目前,大部分公交安全事故发生后,追究的都是司机的责任。”他说,管理方也可能有风险排查不到位的疏忽,政府如果没有制定安全标准也该被追责。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