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母虐童”案的尴尬暴露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15-04-08 08:38:5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 责任编辑: 君君
这两天,“9岁男童浑身伤痕疑遭养母暴打”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扬子晚报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小虎因为想念养母,和生父母一起来到南京寻母,并想重回校园。(4月7日中国新闻网)
南京的养母虐童案件引发全社会关注,不仅仅是因为9岁男童背上的那道道让人触目惊心的抽打伤痕,更是因为虐待孩子的养母身份以及和被虐待孩子亲生父母的特殊关系,还有事件发生后孩子和孩子的亲生父母对于养母虐待孩子的态度,都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一片关注声中,我们尴尬的发现,无论是被虐待的儿童,还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对于养母令人发指的虐待行为似乎并不是那么恨之入骨,甚至还表示出了原谅甚至是急切想见到施虐者的想法。孩子的亲生父母就对媒体表示:“我们并不怪他们,也不怨恨他们,他们确实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希望童童能尽快回到南京,继续上学。”被虐儿童本身也不怨恨他的养母,甚至嚷着要回南京找妈妈,说妈妈平时对他很好。这次挨打是因为自己撒谎了,今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就不会再挨打了……
一个震惊全国的养母虐童案件,虽然以养母被刑拘作结,但是受虐的儿童以及他的亲生父母的言行也着实让公众不得不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除了运用法律武器惩罚施暴者,被收养的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怎么通过制度建设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这或许是这个案件所反馈出来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根据新闻报道得知,孩子的养母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平时对孩子也非常关心,尤其是在学业方面,甚至比带自己生的孩子还上心,但正是这样一个外表看起来非常符合“良母”形象的母亲却做出了让所有父母都感到震惊的事情,可以说这样的形象和内心心理的病态是形成巨大反差的,而这种反差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介入和观察,是看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孩子养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在收养这个孩子之前进行全面评估,是不会发生现在的尴尬的,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在儿童收养的相关规定中,对于收养人的审查非常简单,没有考虑到收养人精神、情感状况可能对孩子的不利影响。专家指出,如果能够在事前进行评估,是能够降低被收养儿童遭受虐待的可能,这点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被执行的非常好,完善的调查以及科学缜密的评估,必然会大大降低孩子遭受家庭暴力的概率。
此外,在此次养母虐待孩子的事件中,孩子的亲生父母对待孩子养母的态度也颇值得人玩味,虽然孩子的母亲和养母是表姊妹关系,具有血缘亲情,但是把自己的孩子抽打成如此惨烈的样子,竟然还替她求情,这种对于孩子遭受虐待的不重视甚至是麻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对于一些为生活忙碌奔波的低收入者来说,这或许只是孩子的不听话让养母生气而一时犯错,因此可以简单的就原谅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孩子的父母是想通过这样的让步为孩子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但不管怎样,通过孩子的父母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在保护儿童免遭家庭暴力方面,社会公众的观念意识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剥夺养母的监护权容易,但是建立保护儿童免遭家庭暴力的机制需要长期付出,我们期待这一个个案能带动更多人的思考和有力的行动,期待完善成体系的儿童家庭保护机制早日建立。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