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养母被刑拘不是“虐童案”的终点

发布时间: 2015-04-07 15:00:36   |  来源: 城市晚报   |   作者:苑广阔   |  责任编辑: 君君

 

4日,一组男童被虐打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照片显示,一名男童背部、手臂、腿上布满了伤痕,像是被鞭子抽过,脚也高高肿起。网友还配文字说明,男童于6岁被收养,父母为南京某区人。5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警方通报”,称涉嫌暴打男童的养母李某已被刑拘。(今日本报a11版)

男童被虐照片在网上公布以后,立马引发了轩然大波,众声沸腾。尤其是养父母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律师的高知身份,却做出如此蝎蛇心肠的事情,更是激起了网友公众极大的愤慨。现在,涉嫌直接虐童的养母已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等待她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但在我看来,养母被刑拘并非是“虐童案”的终点,要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名男童被养父母虐待殴打的事情,最终是被学校老师发现并报案的,这就引出了第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虐童或家暴行为,并且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实际上,这名男童已不是第一次遭遇家暴了,他的身上时常带着各种伤痕去上学,但却迟迟没引起外界的注意,自然也就没人阻止,最终导致今天这种悲惨的结局。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早点发现发生在这名男孩身上家暴行为的蛛丝马迹,那么就能早点制止,也就早点避免孩子受到后面更多更大的伤害。

家暴行为多数都是在家庭内部发生,所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只要我们多加留意,总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除了受害人脸上、身上的伤痕、伤口之外,他们遭受家暴之后的情绪,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对未成年人来说,同学、老师或是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最易发现孩子遭遇家暴的,所以学校的领导、老师以及同样是未成年人的同学,都应该有一种“预警意识”,那就是当发现自己的学生、同学身上出现伤痕,情绪出现变化时,要多注意,多留心,多关心。而这种“预警意识”,显然应该通过平时对家暴行为的了解和认识,对反家暴的教育和引导来获得。

除了学校和同学,当地的居委会、妇联以及接诊受害人的医疗机构,也同样应该具备这种“预警意识”,发现异常之后多问几句为什么并根据情况及时报警救助。毕竟越早发现身边的人遭遇了家暴,那么也就越可能帮助他早日脱离家暴,获得保护。当然了,除了对身边家暴行为的及时及早发现,针对南京市虐童案的发生,还要从根本上反思当前的未成年人收养制度。不但要在家暴行为被认定之后根据情况及时解除或变更养父母的监护权,而且在收养行为发生之前,就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比如严格对收养人的资格认定,对有家暴前科者坚决说不,进一步提高收养门槛等等。(苑广阔)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