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应急管理师:解救人质后 心理干预更重要

发布时间: 2015-03-04 16:34:02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事件:新闻回放

据《潇湘晨报》报道,10月8日清晨,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一名中年男性进入教室劫持一名女童。

目击者称,歹徒6点多就进学校了,手持剪刀。当时有三个女学生去得较早,大约7时许,歹徒用三张课桌挡住过道口,有两个小女孩比较机灵,从课桌下逃走了,只抓住一个。两人挣脱后,该名男子情绪很激动,抱着另一名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女孩欲往楼下扔,但女孩紧紧抓住对方衣服没有被扔下。

7时20分门卫报警。10时45分,武警从教学楼5楼垂吊下去后,一脚把该名劫持者踢开。小女孩随后被救护车接走。

疑问:歹徒如何入校园?

该事件中,目击者称,歹徒在早晨6点多就进学校了。这一点让公众很费解,为什么陌生人进学校没人阻拦?学校是否配备了应急管理师等相关的安保人员?安保人员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学校是否安装了监控?有没有工作人员随时查看监控状况?这一连串疑问,都暴露了学校的安全监管非常薄弱。

改进:学校应设置应急管理师岗位

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原“特群(北京)技术培训中心”)专家表示,国家应该为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按学生人数比例,配备专业的应急管理师,加固学校的应急管理体系。

学校里应急管理师的充实和增加,可增强学校管理人员对重大事故灾难和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能力,一旦重大事故灾难突发,师生可以根据专业应急管理师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措施,临危不乱,高效、迅速地做出应急反应,尽可能减少事故危害。应急管理师应该与校医一起,竖起校园“安全网”,担负起青少年安全成长的重任。

事后:心理干预很关键

校园劫持案件中,人质被解救后,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结束。接下来对人质的心理治疗和干预也非常重要。

被劫持者在被劫持过程中,因遭受突然惊吓,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青少年因年龄小经验少,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精神紧张、心跳加快、躯体僵硬、恐惧害怕、盲目反抗等状况,成功被解救后,多数人质仍然心绪难以平复。

所以,应急管理师应针对人质做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使人质彻底解除思想负担,回归正常生活。

Tips: 应急管理师支招如何避免“绑架”

1. 外出要告知家长或老师。上学、放学、外出要结伴而行。当陌生人驾车问路时,不要靠近车辆特别是车门回答问话,更不要随意搭乘他的车辆带路。

2. 如果有人突然来学校找你(哪怕是认识的人),说你家人叫他来接你,或者称你家人出事,正在医院抢救……要带你去看家人时,你千万不要慌乱,首先应该告诉老师,同时设法与家人联系,以确定是否属实。

3.如果有人假装警察,声称你涉嫌犯法或与某案件有牵连,需要你协助调查并企图强行带你走时,你应该要求对方出示工作证和法律文件,以及告知学校和老师。

4. 平时处事低调,衣着不要追求奇异和奢华,不要贪图小便宜,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等。

5. 慎重交友。不结交不知底细的“朋友的朋友”,更不能带他们到自己家玩。不结交网友。

6. 为人谦逊大度,不与人结怨。

7. 远离不良场所,如歌厅、舞厅、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