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的琼瑶和“不认输”的于正

发布时间: 2014-12-26 15:16:59   |  来源: 南方日报   |   作者:丁建庭   |  责任编辑: 君君

 

琼瑶诉于正抄袭案,堪称本年度“文艺版权第一案”。从4月开始至25日一审宣判,事件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时间,于正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一审败诉,但于正依然强硬地认为“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表示将依法提起上诉。

一个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著名言情作家,一个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青年编剧兼出品人,这场诉讼注定会备受社会关注,至于站在前辈肩膀上的于正是否真的抄了,一切只能等待法院的最后判决。不过,公众对于这一案件似乎已有定论,或者说是共识。在编剧界,已经有超过140名编剧以集体署名的方式力挺琼瑶;在网络上,调查显示有九成多的网友认为于正抄袭,跟帖支持判决结果的网友也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一些与于正合作过的制作人、演员站出来反戈一击。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网友的智慧,“于正有难,八方点赞”的神回复确实生动概括了当下局面。然而,于正并没有选择道歉,相反还摆出了绝不认输的架势。

作为出品人,必须承认于正是成功的,他出品的每一部电视剧都取得了较高收视率,也捧红了一大批青年演员。但作为编剧,于正则争议不断,因为他对原作的“创造性颠覆”,因为他对年轻观众的故意迎合,或许只有他会把“东方不败”写成天生女儿身,也只有他的作品会选择在清宫来回“穿越”。总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斥着一个“雷”字。从某种意义上说,于正戏谑的创作手法与“手撕鬼子”的雷剧如出一辙,甭管是穿越剧、武侠剧、战争剧、历史剧,什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就加入什么样的元素。这也成了电视剧中的新类别——于正剧,当然这纯属网友的调侃之语。尽管批评不断、吐槽不止,于正却依然是中国电视剧市场中的“宠儿”。换句话说,纵使遭到同行炮轰,他不仅没有被市场抛弃,反而行情见涨。这应该是于正的最大资本所在,或许也是他不认输的原因所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编剧行业存在大量“参照”现象。一类是“扒剧”,尤其是“扒美剧”“扒韩剧”。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剧胡月伟透露,业内有一种创作模式,一个“大编剧”找四五个“小编剧”,一集集看韩剧,一人各扒5集,再由“大编剧”来统稿。另一类是“裁缝剧”,也就是从许多其他作品中“东抄一段、西挪一篇”。正如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洪亮所言,现在一些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周围放了好多已经播出的剧本,然后从中节选收视率最高的桥段。这就是中国电视剧的现状,两部剧、三部剧故事情节雷同、人物关系撞车、台词“拷贝不走样”的情况屡屡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认为自己和琼瑶都是“参照”了《红楼梦》的于正,自然也不会低头认输。也许他的潜台词就是,“乌鸦落在猪身上——看得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于正有不认输的理由,也有依法提起上诉的权利。这也预示着这场诉讼不会就此结束,但不管怎样,这一案件都具有标杆意义。一是用法律判决代替“口水战”。过往有许多抄袭指责,最后都沦为不了了之的“口水战”,事实证明依法维权才是正确之道。二是给公众上了一堂知识产权保护课。不只是对所有的编剧,但凡涉及知识产权的人和公司,理应从中得到警示或启示——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全面。这是这起诉讼传递出来的最大价值,还要感谢“较真”的琼瑶和“不认输”的于正。

这场争议还没有画上句号,无论最后的结局如何,作为抄袭案被告的于正、擅长出品“雷剧”的于正、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于正,确有不少地方值得反思。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