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诈骗,谁在精神失望

发布时间: 2014-11-04 11:25:29   |  来源: 长沙晚报   |   作者:文峰   |  责任编辑: 君君

 

11月3日下午,成都高新法院再次开庭审理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诈骗案。据悉,雷楚年被成都一所重点高中免试录取,却经常逃课打牌,月花销万元以上。由于“名声在外”,雷楚军吹嘘有“关系”,以帮人当空姐、进重点中学、买驾照等为名,诈骗包括女友在内的21人共46万元。

汶川地震之后,很多人渐渐遗忘悲痛,开始了新的生活。新,从字眼来看,原本该给人以希望,可是有些“新”却给人以惊讶。比如,雷楚年从英雄到囚犯,林浩从英雄到辍学明星,这些都已引起舆论热议。而在这场热议漩涡里,失望、骂声、反思是关键词。

其实,早在六年前,就有不少理性的人为“小英雄”们担忧。但由于当时掌声过于热烈,褒扬的分贝远远大于提醒的分贝,所以人们并未在意。直到今天,“诈骗犯雷楚年”成为热词,才知道整个过程可谓一语成谶。对此,很多人在精神上有些失望。

就事论事地说,雷楚年并不是仲永,所以我们不必伤仲永。如果把这当成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其实并没多少解剖价值,相比终将入狱的主人公,塑造者和围观者可能更具解剖价值。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塑造一个个光环笼罩的榜样,可他一有瑕疵,很多人又会条件反射式地失望。在官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比如,一天前,某官员在当地还是以勤廉干吏出镜,一天后却又在央视变成违法乱纪者,姚木根就是典型。这在提示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社会当然需要榜样,但榜样不该是一个高大全的人,而该是一种具体的行为。

当然,社会也不该排斥童星,但孩子显然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还难以应对“英雄”这个殊荣,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而今,有人说是社会毁了“小英雄”,有人说是几个家长毁了几个孩子,依笔者看,倒不如说,一开始我们的认知判断就有些错位。

如果反思六年前的我们,即可知,被一种行为感动,应该给予掌声,但如果掌声太过热烈,反而不妥。鼓掌是因为认同,是因为发现彼此差距,但它只是一个仪式,最重要的是要自发学习和行动,感动不如行动。如果我们只是一直渴望英雄出现,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会如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简单的坏或者极端的好,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存在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我记得名人白岩松也说自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接受法拉奇采访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对错,更是认为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

雷楚年本该只是一个人名,而不该成为什么名人,可地震之后,他成了“小英雄”,成了名人中的名人。但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终究只是孩子。他背后可能有几个追逐利益的人,也可能有一群鼓掌过于热烈的人,他们渴望找到精神寄托,但有寄托之后又无法超脱。揆诸现实,很多人被名利驾驭,又有多少人在驾驭名利?从这个角度看,谁又能站在失色的“小英雄”面前做起道德圣徒?

我想起伽利略说过的一句话:需要英雄的国家才不幸。从十几年前号召“向小英雄赖宁学习”到如今的禁止组织学生参加抢险,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待“少年英雄”的观念在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取消对少年“英雄式”的荣誉评比是可以考虑的,这与树立榜样并不冲突。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