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因“简历错别字”落聘有点冤
发布时间: 2014-09-16 14:15:42 | 来源: 红网 | | 责任编辑: 君君
大学毕业的小蔡,怎么也没想到,应聘好不容易进入复试阶段,竟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直接被公司PASS掉!经询问后得知,原来,小蔡在400字简历里,竟写了24个错别字,这也成了公司人事主管PASS掉她的重要理由。(9月15日《重庆晨报》)
因为错别字而丧失入职机会,这令人遗憾。但将写错别字上升到求职者的工作态度、知识文化水平的高度说事,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这是个电脑、手机“家天下”的网络时代。当电脑取代人手,百度成为字典,交流只要会说,谁还肯记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知道钢笔毛笔为何物,而在学校,除了考试,基本上已没有用笔写字的机会,那么,陡然提笔,不出错别字才怪。而在现实中,不仅是学生,许多成年人同样不“会”写字,甚至是专业文字工作者也难以幸免。要求一个理工科学生提笔写对,更是勉为其难。
而雪上加霜的是,无论是现在的公开出版物,还是电视屏幕,甚至是街头巷尾,错别字常常是打得人眼疼。一些广告用语,以谐音“恶搞”成语的更是令人瞠目。错用、滥用而不以为意,最著名莫过于故宫“撼”字门事件,不仅糟蹋了传统文字,而且误导了今人,造成了恶劣影响。长期熏陶于这种已被污染的语言文字环境的人,提笔即写对能有多少?不出现错别字反而不正常。据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尤其在这个“读图时代”、“娱乐至上”时代,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阅读,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在不断扩展,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语言,如果连一些基本的常用文字都不甚了了,还谈什么写对字?可以说,学生提笔忘字,以至于错别字连天,根源不在学生本身,而在于成年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事实上,网络时代,提笔忘字早已是世界性问题。有调查显示,俄罗斯的中学生能正确拼写单词都成了“不必完成也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甚至连受过良好文字训练的成人,也是一项“艰难工作”。而网络时代制造的“书写困难”更让英国人心疼。据说,由于无法在考试答卷上用标准的英文字体书写答案,越来越多的英国中小学生在参加毕业考试时,需要花钱请抄写员帮忙将考卷誊清。连印欧语系的文字都这么容易“健忘”,对世界最难掌握的汉藏语系焉能做到人人提笔即写?
这么说当然不是为这位落聘大学生辩解。毕竟,汉语是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谁都有责任捍卫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为之发扬光大尽一份心力。但这需要从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角度去审视之,需要从社会和历史责任的层面来激发忧患意识,更需要如上海高考视网络语言为错别字这样的理念,需要如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全民参与的活动。
就事论事,因为简历出现错别字而落聘,对求职者是个教训,借用励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话说: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但用人单位因此否定一个人,此举也值得商榷。在大环境之下,写错别字暴露个人的某些缺陷,但无关工作态度,也无关工作能力。何况,这是在限时下的急就章,远比挖空心思“编制”的简历更真实。虽然细节决定工作成败,但还是要看细节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工作类型。而在对待年轻人求职问题上,宽容与理解更是必须的品质。给求职者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是不是金子,哪怕用好试用期这块试金石,也远比“以字取人”令人心服口服。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