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防范绿叶下的腐败

发布时间: 2014-08-21 12:54:49   |  来源: 北京晨报   |   作者:何旭   |  责任编辑: 君君

 

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儿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巨额设计费背后有哪些猫儿腻?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频现绿化奢侈浪费的背后,掩藏“黑色内幕”。(8月20日《京华时报》)

城市绿化、美化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特别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政绩园林绿化投资冲动,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还逐渐成为腐败的高发区,滋生了不少腐败案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于园林绿化工程领域包含较多技术含量和设计因素、采购招标无章可循,使得园林绿化腐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苗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个体差异性非常大、具有唯一性,既无法做到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又很难做到“货比三家”,从而导致定价随意性大,给权力寻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园林苗木的价格弹性空间较大、专业性较强,固然是相关各方易于上下其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也不是难以监管的充足理由。事实上,只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全能有效防范“绿叶”下的腐败。一则给愈演愈烈的“绿化奢侈病”降温,少搞一些“形象园林工程”和“政绩园林工程”,从源头上压缩“移栽、补种无序,循环腐败受益”的空间;二则约束权力,减少“长官意志”,推行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公众监督,把“透明”当作防范妙药;三则延伸监管触角,通过对类似腐败样本的解剖来举一反三,密织监督天网,强化园林绿化“招投标”管理和事中、事后审计。

城市绿化腐败亟须破解,唯有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从制度上规范绿化操作流程,才能有效破除绿化“栽树”,腐败“乘凉”的难题。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