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涨学费应充分考虑国民承受力

发布时间: 2014-08-07 14:36:28   |  来源: 中国消费网   |   作者:刘英团   |  责任编辑: 君君

 

高等教育不等于高消费。高校学费的水平应考虑国民收入状况。如果高校学费上涨幅度超过国民人均收入上涨幅度,就是不合理的。

近年来,高校学费涨声一片。继2013年福建、山东、湖北、贵州、天津、广西、宁夏等省区市纷纷上调了高校学费之后,日前,浙江省物价局召开“浙江省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听证会”。根据听证方案,浙江省高校学费平均上浮20.37%。(据7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从“免费午餐”到“全面收费”,高等教育已有“拿钱买学上”的味道,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上千元,扶摇而上至每年4000元—8000元不等,部分专业甚至过万元。有在校生表示,“读完四年大学,花费不会少于6万元,艺术类专业花费甚至在10万元以上。”大学的学费不是涨得太快,而是涨得实在离谱。尽管有关部门不承认教育产业化,但政府的决策,包括高校扩招和高校收费都是按照教育产业化的理念来做的。同时,一些高校还在想方设法、巧立名目掏学生口袋里的钱。就连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坦言,“中国大学的学费是有点高!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等现象应引起关注。高额学费使读大学俨然成为压在公众头上 “新三座大山”(教育、买房和看病)之一。尽管高校涨学费的理由充足,但也应顾及民众的感受,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高校不能成为赚钱的机器。研究表明,中国学生读一本、二本高校的学费支出,比美国学生读州立大学的学费贵了约一倍。如,美国学生读州立大学的学费略高于国民人均收入的25%,而中国学生读大学的学费约占到了国民人均收入的50%。

高校的学费应该下调而不是上涨,对于当前高校的学费水平,一项调查显示,82.0%的受访者觉得高,其中25.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高”,只有不到0.8%的受访者觉得低。而对于高校上调学费,7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仅有8.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这就是民意。

在学费的问题上,高校及价格主管部门更要慎重,尽管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理应交学费,高等教育收费也是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的手段。但是,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讲仍是公益事业,并非盈利机构。高等教育不等于高消费。高校学费的水平应考虑国民收入状况。如果高校学费上涨幅度超过国民人均收入上涨幅度,就是不合理的。如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少雄教授所说,高校负债与人才培养成本并没有必然关联,不能用涨学费的办法来补这个窟窿。

高校学费如何才能“停涨”呢?

首先,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投入机制,解决教育投入亏欠。如,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的教育投入落到实处,并保证教育经费投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同时,鼓励政府有关部门向院校实行补贴拨款,鼓励优秀企业在院校设立奖学金,以吸引学生进入所属行业工作。

其次,抑制高校盲目扩张,政府“接盘”高校债务。目前,“财政拨款保吃饭,学费收入保运转,基本建设靠贷款,还贷款靠高收费”是高校财务运行状况的基本写照。教书育人的高校怎么状如“乞丐”?一是扩招后国家投入不足,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化缘”;二是高校无序的、奢华的扩建,而疯狂的扩建所欠下的债务最终很多都转嫁到学生的头上。校园不是公园,在校园建设上的豪华奢侈必须避免和遏制。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兴建“大学城”使高校欠下的债务,政府应当“兜底”、乃至“接盘”。唯有如此,高校方能专事教学。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