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需抑制涨学费冲动,更需自省

发布时间: 2014-08-07 14:15:13   |  来源: 现代快报   |   作者:肖余恨   |  责任编辑: 君君

 

言论提要: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公众的期许,也是大学的革新方向,请暴涨学费的大学三思而后进。

高校学费的“调整”舆论早就已经开始预热了。去年以来,被摁住笼头许久的高校学费上涨冲动,终于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撒欢尥蹶子了。据新华社消息,继福建、山东、湖北、贵州、天津、广西、宁夏、江苏等地上调高校学费后,不久前,浙江也顺利通过“听证”,根据听证方案,浙江省高校学费平均上浮20.37%。一些地区高校学费涨幅超过50%。(详见今日快报封7版)

“调整”被“涨价”明确替换,高校学费进入涨价的快车道,已是事实。

高校学费该不该涨?教育部门认为物价上涨,高校学费近十几年来被抑制在一个相对低位的区间,早就有上涨的理由。在各省举行的涨价听证会上的表现,似乎回应了这种说法。但中国式价格听证会是“你懂的”,社会舆论对此则相当不认可。一个参考数据可以佐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刚过去的7月份,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83人进行了一项题为“大学学费该涨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2.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校学费较高,40.0%的受访者表示学费是选择大学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7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高校学费上涨。

可见,不赞成学费上涨是大多数人的意见。那么,这个如同冰火的认知歧见,是如何形成的呢?

物价水平上涨、办学成本提高、还贷压力增大、涨价是国际趋势,等等。高校拿出的涨学费的理由各异,但公众对此却难以接受,这倒不完全是出于“屁股决定脑袋”的利益本位考虑,而是学费上涨理由本身就令人质疑。

其一,高校学费应该考虑国民收入状况,如此上涨幅度,大大超过国民人均收入上涨幅度,显然不合理。如果说大学学费上涨是“国际惯例”,那么,同样是国际通行惯例,大学学费不能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20%。对此,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二,办学成本提高是事实,但办学成本到底有多高,高在哪里,成本合不合理,能不能将成本细化、公开?拿一本糊涂账来忽悠公众,没有舆论反弹,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三,还贷压力增大,这关学费何事?搞大跃进式的“大学城”冒进,不切实际地互相攀比,不论效益地拼命圈地建大楼,不问后果地疯狂借贷,这本身就不是一所大学应该做的。现在出现还贷压力,靠涨学费来填窟窿,让人如何不反感?

其四,一方面喊着钱不够用,必须涨价,另一方面大学乱花钱现象比比皆是。部分高校行政机构庞杂,开支大、乱开支;一些学校建豪华校园、景观大道,铺张浪费;科研经费浪费惊人,经费使用缺乏有效论证和监管。至于高校被腐败吞噬的办学经费,更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由此观之,高校学费涨价,不仅没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其合理性也经不起推敲。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地方高校学费暴涨的现状予以控制。同时,还必须在合理界定人才培养成本、公开经费用途、完善助学奖学资金、落实贫困学子学费减免等方面做实,以稍减学费暴涨给很多学生带来的压力。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而比大师更重要的是,大学要有大学的样子,大学要有大学的“精神”。公众对大学的不满,也在于现在的许多大学,已经庸俗地沦为物质主义的渊薮,将人物化的盐碱滩。这种不满,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声响鞭。公众的态度,应该是大学自省的一面镜子。公众的期许,也是大学的革新方向,请暴涨学费的大学三思而后进。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