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社会期待与现实困境

发布时间: 2014-07-14 14:30:57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   作者:王卉   |  责任编辑: 君君

 

职业教育:社会期待与现实困境

  核心阅读

户籍制度不打破,技工的社会地位不会得到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也不会得到提升;

职业教育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除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郭建如

郑也夫

  郑也夫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就业率直线上升,超过了本科院校。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很低,很难招到好生源,学生很少怀着主动、自愿的心态入学。

在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准和吸引力?

上升通道,未必有预期效果

前不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向1103位应届毕业生授予了“工士学位”证书。校方表示,这是该校探索高职改革的一项试点,目的是使高职生有机会进入学位通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这项试点是该校自己的行为,而且其向毕业生颁发的“工士”是荣誉称号,不代表我国学位序列中已经有了“工士”这一学位。

6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新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在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梁柏健看来,以往职业教育是“断头路”,到了高职就断了,现在明确可以读研究生,给了大家一个愿景,学生就学的渠道更加广阔,相信会吸引更多孩子来读职业学校。

但日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并不看好这一点:职业学校读完再去读硕士博士的,一百个人中有可能没有一个,这不是给大多数人的希望,只是一小撮特殊的也许是晚熟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可能,眼光应该盯着99.9%,不是那千分之一。

“读了三本都没多少读硕,读职业学校就能读硕士啦!”郑也夫说,“不要再制造误区了,如果特别优秀的话,怎么着都行,自学成才的数学家是有,比如华罗庚,但有几个人能学?”

郑也夫认为,职校不在于毕业了给什么名号,当然也不是不可以设置一个,但更重要的是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准,让学生确实能学一项比较扎实的手艺。


1   2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