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2014第四届北京(春季)国际珠宝首饰展 ...·大理白族文化周举办 "下关沱茶"制作工艺...·技术让生活更精彩 第二届上交会打造"科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首设IMAX单元·第七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18日 ...·第十二届香山山花节开幕 营造5000平米花...·“娘本唐卡艺术展”国博开幕 65幅精品展...·2014重庆春季房交会 旗袍美女做宣传吸人...·第三届广州金交会6月举行 突出展示互联 ...·技术让生活更精彩 第二届“上交会”24日...
联盟中国union.china.com.cn >> 社会公益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字号:

存心善堂:一家民间慈善机构的世纪轮回

联盟中国union.china.com.cn 时间: 2014-03-0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王会贤

汕头市存心小学始建于1938年,自2009年9月起转型成为广东省第一所全托式义务特殊教育学校。图为现在的存心学校及毗邻的存心善堂

善堂,曾经是明清时期风行的民间慈善组织,雍正年间,清政府还出资鼓励各地建立。几百年后的今天,在经历了战争、自然灾害和社会变革之后,善堂在广东潮汕地区依然十分发达,甚至成为潮汕文化特殊的一部分。

在广东省汕头市,存心善堂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这家原成立于19世纪末、期间曾停止运作50余年的机构,是潮汕善堂文化的活标本。

立命于危难

存心善堂的成立,与当时潮汕地区的慈善环境有关。

现任存心善堂会长蔡木通向《公益时报》记者介绍,清朝一位有名的广东陆路提督方耀,在潮州当差时搞“清乡”(清办积案,清剿倭寇海盗及陆上与其勾结的匪盗)。方耀用清乡过程中没收的财产,在当地成立了同济善堂等官办民助的慈善机构,其中一些旧址仍留存至今。而存心善堂的前身则是一座弃婴堂,用来收养因重男轻女或家贫而被抛弃的婴儿。

1899年,潮汕地区发生了瘟疫,当时仅有同济善堂进行救助,收效甚微。见此情况,一些热衷慈善的贤达人士联合商贾成立了存心善堂,当时发起方中有汕头16家洋行,可见这时候的善堂已经是纯民间机构了。两年后善堂落成,其附属的水龙局(消防局)、医院、儿童教养院、学校、施粥局、掩埋队、救护队等一系列救助机构也相继开办。

扶危于乱世

1922年8月,潮汕遭遇大台风袭击,史称“八·二风灾”,损失极为严重,有些乡村甚至全村人命财产皆被吞没。当时的存心善堂全力投入救灾活动,据存心善堂的《堂务报告》记载:“本善堂以潮汕罹此空前浩劫,悲天悯人,特发动大规模赈灾,本堂先后捞获男女尸骸达1300余具,灾况之惨烈可知……凡四月之久,赈济灾区,普及澄海揭阳惠来南澳等腹地僻远乡村,赈济灾区,计百余乡村,受赈百万余人……”

附近县乡看到存心善堂的救助很有效果,纷纷效仿成立类似的机构,名字也叫做“某某善堂”。在自然灾害以及军阀割据等特殊的历史时期,政府救灾不力,社会上的救助工作基本由善堂来承担,水龙局、救护队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丧葬服务也成为多地善堂的服务内容之一。“救活的人无数,收埋的尸首也无数。”蔡木通感慨道。

重整戎装

1951年,存心善堂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停止活动,善堂的财产收归国有,工作人员如消防队员、医生等则转化为政府的公职人员。

直到2003年,存心善堂才恢复运行。说起这个过程,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蔡木通说:“存心善堂在潮汕地区是最大的一家,救活的人无数,在群众中有很深的影响。”解放前,善堂收养的孤儿有400多个,这些孤儿当时大概十几岁,到上世纪90年代他们已经年逾古稀,早就退休了。老人们认为“命是善堂给的”,要有所回报,就在善堂旧址门口做一些善事,同时也向政府提出要求:善堂一定要恢复。2003年7月,经汕头市民政局、市社团局批准,存心善堂作为汕头慈善总会的分支机构恢复运作。现在,这些曾被善堂救助的老人大多已经离世,健在的仅有七八位。

老而弥新的管理方式

民国时期的善堂就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管理模式,据《解放前潮州的善堂善事概述》介绍,当时的善堂管理分为“上层人员多为绅商富户,组成董事会,设董事长和董事若干人,这是出钱和决定堂务的头面人物;下层人员就是义务负担各种善堂善事活动的堂员,此类人员多为小贩、手工业者、手工业工人、搬运工人等,是出力奔走的群众”。

蔡木通介绍,当时有一些规定,如会长不能连任超过三届,4年要进行换届,最高的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监事会与其分开管理。资金方面,善堂在建国前采用会员制。以前会员每年缴纳5块银元,也在会员间进行募捐,当时善堂还开办了十几间大仓库,用于物流中转,这部分收益也用来维持善堂的运作。

“2003年恢复后,善堂还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工作,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蔡木通说。现在善堂有5万多名会员,每位会员每年缴纳会费150元,所以善堂每年就有600万到700万的固定收入,同时开办了一些公益性企业,比如公益陵园、出租物业,作为固定收入。此外,善堂也不定期在会员中开展募捐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善堂的教师队伍、消防队伍等都由专职人员组成。现在,善堂仍有200多名专职人员分别承担教师、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另有2000多名义工。善堂号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工作人员有许多是退休人员。

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对信息公开的重视相比现在一点都不少。1921年,存心善堂开始刊发《存心公报》,报道善堂一切赈济救护工作、经费收支情况,直到1951年10月停刊。2011年,《存心公报》复刊,对善堂的财务收支、社会求助信息、救助追踪等进行报道,接受监督。2013年10月开始,公报不再以纸质发布,改成电子简报,每月发行三期。

开展现代公益服务

现在善堂有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文武学校、医院、社工服务站等14家实体服务机构,几乎涵盖了社会救助的方方面面,而全国只要有大灾大难的地方,也都能看到存心善堂的身影。蔡木通说:“这些机构也是为了适应现在社会的不同需求,民国以前是没有养老院的,原来的存心学校现在转变为特殊教育学校,专门为有智力障碍的儿童服务,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希望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

汕头存心特教学校的前身存心学校创建于1942年秋天,当时的潮汕百业凋零,学生受教育更得不到保障。为了使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当时的善堂负责人多方筹资创办了这所小学。建国后,这里也一直作为学校使用。

后来附近生源不断减少,考虑到潮汕地区缺少正规的特教学校,存心善堂向政府提出了这样的建议,2009年,存心学校外加上了“汕头市存心特殊教育学校”的牌子。为了办好特教学校,善堂对校舍进行了翻新,蔡木通等人到多地参观学习特教学校的办学和管理经验。

存心善堂于2005年开办了粤东地区首家公益慈善诊所,2012年4月,启动全国首份民间慈善保险。存心善堂为每位会员每年购买20元保险,18岁以上都可以买,没有年龄上限,万一有意外出现时,会员可以自助。存心善堂的民间慈善保险的做法为慈善的救助开拓了一条新途径。慈善保险很受会员欢迎,理赔信息会在官网公示。

凝聚传统

潮汕地区的善堂大多从成立时就有比较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色彩。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黄赞认为,潮汕人的先民多来自中原,有的是征战士兵,有的是举家迁徙的灾民,有的是因家族或村落争斗而被迫南逃的难民。在长途迁徙中,扶老携幼,颠沛流离。但在这个“蛮荒”之地,等待他们的仍是艰辛的生存环境。“重信仰,寻寄托,求庇佑,是绝大多数潮汕人的心理形态”。

潮汕人拜的神很多,佛教、道家的都有。存心善堂则供奉着一位宋朝时的僧侣,这位大峰祖师因为乐善好施而声名远扬,被很多善堂奉为鼻祖。存心善堂也时常举行法会等传统宗教活动,以此作为凝聚社会力量的方式。

随着近代潮汕人下南洋,善堂也跟他们一起复制到东南亚,立稳脚跟的潮汕人建立起善堂,为后来乡民救急解难。“东南亚现在也有100多家善堂。”蔡木通说。

富有潮汕地方传统建筑特色的存心善堂旧址,也一直颇受游客欢迎,它集潮汕石雕、木雕、嵌瓷、绘画、泥塑为一体,虽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但上世纪90年代被列入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系统修缮成为旅游景点。

责任编辑: 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