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油品升级效果还需多管齐下
发布时间: 2017-10-13 09:50:03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沈晔
提要:油品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在加速升级的同时,政府部门和石化企业各司其职,同时还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实现清洁绿色发展。
国家在加速油品质量升级的步伐,从10月1日起,北方“2+26”个城市将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而仅仅9个月前,全国才刚刚实施国Ⅴ标准。国Ⅵ油品堪称世界最严标准,大体与欧Ⅵ相当,某些指标甚至更为严格。较之国Ⅴ,国Ⅵ油品的烯烃和芳烃含量大幅降低,将使车辆氮氧化物与颗粒物的排放大幅减少。
提升油品质量的目的在于保护环境,推动炼化行业转型升级。但长期以来,我国石化企业升级压力过大、市场上达标油与非标油并存、地方政府税收竞次执法等现象一直困扰着行业的正常发展和油品升级的效果。
显而易见,油品的升级将带来一系列成本的提升。粗略统计,石化企业每年将为此次部分城市国Ⅵ油品升级增加150亿~200亿元的成本,其中,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根据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本提高并不一定带来价格上升,短期内成本将只能由企业内部消化,当企业难以承受时,最终还将转嫁给消费者。因此,由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合理分担和补偿油品升级成本将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近年油品升级的过程中,如影随形的是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大量不符合标准的调和油、非标油、劣质油,一些民营加油站也在利益驱使下低价销售不达标油品。
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长此以往,将导致非标油以低价把达标油驱逐出市场。油品质量的监管是门技术活,但基层的监管人员通常对工艺技术了解甚少,较难发现企业深层次的管理漏洞和质量隐患。
原因之二是缺乏有效的税收引导机制,可考虑提高非达标油品税率,将多征收的税收资金用来补贴油品达标企业,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负担、激励油品达标企业,又能抑制非达标油的生产和销售。
油品升级不仅导致炼油成本的提升,更会触及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分配。基于地方利益的保护,为了争夺流动性税基,缺乏法定税率制定权的地方政府之间会在税收执法力度方面展开“竞次”竞争,如擅自扩大优惠政策的执行范围、变通政策违规减免税、主动放松税收审计和税收督察力度等,而地方政府对税法的执行不力又是企业大范围避税的主要原因。
此外,涉及我国油品质量和机动车排放的标准繁多,有的互不匹配,导致即使符合标准,其内在品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使油品升级带来的减排效果大打折扣。如,普通柴油与车用柴油标准不一;又如,摩托车排放与油品标准不匹配,我国9000多万辆摩托车的排放相当于2亿辆汽车排放的1.5~2倍。
油品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在加速升级的同时,政府部门更应该强化科学监管、加大税收支持与引导力度、完善配套标准和相关法律制度,石化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油品质量升级必能更加高效,实现清洁绿色发展。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