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门大开 走进寿康宫的大门,就像穿越了240年

发布时间: 2017-05-10 10:32:0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 曹洋

 

故宫争取开放面积达到80%以上

在故宫做了13年志愿者后,朱宏真切地感受到,“故宫这些年变化很大”。每当走进这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他都会有心潮澎湃的感觉。这么多年,并不会因为来得多了,就习以为常。不断有新的展区在开放。

角楼里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部短片,那是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自己制作的VR短片。短片用20分钟告诉人们,古代的匠人是如何不使用一根钉子,只用榫卯结构,一点一点地盖起一栋角楼的。

从寿康宫通往慈宁花园原状陈列展区的路上,会路过东院考古工地。地面分成了三层,明代砖面、清代砖面与现代砖面,一层一个朝代。几百年的时空叠在三层地面之上,仿佛一步就能穿越到古代,步步惊心。

2016年,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76%,许多彩钢房临时建筑都被拆除。每一轮修缮的重点,都是“尽力恢复原貌”。

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科技保护工作小组,是在2005年成立的,负责文物建筑及其修缮工程中的保护和监测工作。新的材料,新的工艺,逐渐被试验和使用。

单霁翔展示了几张照片。画面里,符望阁的贴落画一度脱落,碎得像团烂泥一样。经过修复,这幅画逐渐被拼出了原貌,竟然是清代书法家董诰的作品。修复的过程,像是难度最高的拼图工作。

这个部门的名称,从“工程队”到“古建修缮中心”,到现在的“修缮技艺部”。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引发了许多年轻人对故宫工匠的关注。

单霁翔挺意外:“我本来以为,年龄大的人,才会更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纪录片。”

2016年年底,故宫文物医院挂牌成立。在单霁翔的描述中,这就是一个给文物看病的地方。修文物的工匠都穿着白大褂,看着就像是医生。

“文物来看病,先挂个号,然后看看病例病史,接着做检查。有用听诊器的,有照X光的,诊断出病情了,然后才能修复呀。”单霁翔一番形容,破损的文物虽然不会说话,却也像是有了生命,等待救治。

这个文物医院,同样即将对游客开放,可以在网上预约后参观,近距离观察文物医生们怎样给文物“治病”。

“到2020年,绝大部分区域都会开放,我们争取开放面积达到80%以上。”单霁翔做出承诺。

故宫西部区域开放时,许多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人,专门来到故宫,参观甄嬛在历史上的原型人物、崇庆皇太后居住的地方。

走进寿康宫的大门,就像穿越了240年的时光。观众看到正殿里摆放的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每一件器物,都和乾隆皇帝当年看到的情景一样。

“比起当初的样子,只缺一个老太太坐在那儿了。”单霁翔乐呵呵地说。


     1   2   3   4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