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稻田多种“玩法” 重庆巴南倡生态农业促增收

发布时间: 2018-06-21 13:10:27 |来源:中新网 | 作者:钟旖 |责任编辑: 沈晔

 

一亩稻田多种“玩法”重庆巴南倡生态农业促增收

图为实施“稻+N”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的稻田。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下正值雨水丰沛时节,农作物迎来新一轮生长。在重庆市巴南区天坪山上的二圣镇中坪村,农户刘昌元正在水稻田里忙着扎紧围栏、挖深沟渠,为稻田放水后收获田地里饲养的泥鳅做准备。在水稻里养殖生态物种,这一新颖的种养殖模式将为他增加近万元(每亩)的收入。

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位于重庆主城区东南郊,距市区约38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左右。天坪山上多丘陵,地势相对较为平缓。当地除发展高山梨、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外,还有不少农户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由于种植农作物的收益相对较低,近年来大多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当地一些坡地逐渐荒废,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为了让传统也能走上高效、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于2014年开始探索出了‘稻+N’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将单一的农田变成了复合式的绿色生态田。”重庆市巴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周光友介绍,“稻+N”就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通过降低种植密度,营造生存环境,让鸭、鱼、泥鳅、小龙虾、蛙、菇等生态物种在稻田中生长,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高质的种养殖模式。

一片普通的水稻种植区,衍生出多种“玩法”,不仅让农户“大开眼界”,也切实地增加了他们的收益。刘昌元透露,“一亩稻鳅,可增加至少8000元的收入。”目前他已建起了家庭农场,打算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新品种等显著高于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业效益。

“乡村振兴,就是要在产业里做文章。”周光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的水稻种植每亩产值在千元左右,“稻+N”模式下,可实现一田两收,避免土地浪费,“稻加鳅每亩产值在1万2000元以上,稻加蛙每亩产值在1万7000元,稻加菇每亩产值则在2万5000元”。此外,“稻+N”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还注重绿色增效,控制化肥农药的投入,让农产品更加原生态。目前,巴南区实施“稻+N”模式的稻田总面积已达3万亩,未来还将在全区试点推广10万亩以上。

巴南区是重庆主城中农村面积最大、农民人口最多、农业比重最高的区,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特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较多优势。记者了解到,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地的粮食产量达到30多万吨,茶叶产量达到3800多吨,蔬菜产量达到60多万吨,水果产量达到6万多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万吨,建成了标准化茶叶、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水产等五大生产基地。下一步,当地将继续通过打好产业发展牌、打好融合发展牌、打好综合整治牌的方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