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活乡村

发布时间: 2018-03-29 15:54:52 |来源:中新网贵州 | 作者:杨云 |责任编辑: 孟君君

 

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王卡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捡葱4角钱一斤、洗葱1角钱一斤。”54岁的董定国很珍惜在家门口挣钱的工作。

开春以来,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红寨村的香葱基地里每天都会聚集百余号人,扯葱、捡葱,犁地,起垄,撒肥,栽葱……这是当地官方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红寨村找到的脱贫振兴之路。

“半年就可以挣万把块钱。”62岁的王华珍谈起种香葱的好处说,“种葱挣钱快,还不挑人,村里的老姐妹们来了好多。”

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红寨村的香葱基地。

“引进农业生态发展企业搞香葱种植,村民通过收取土地流转费、在基地务工和参与分红,实实在在分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红利。”香葱基地负责人何耀学告诉记者。

发展香葱种植产业,金碧镇采取公司直流型、订单推广型、土地流转倒租型三种模式,激活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形成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方共赢的局面。

为实现香葱商品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金碧镇官方将土地较为集中连片的红寨村、双寨村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样板点,通过联村产业带动,在荷花、中同、铧口等10多个村发展香葱种植共1.2万亩。

箐口村位于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东北,共8个村民组485户2013人,其中贫困户206户678人。受地理位置限制,该村发展缓慢。

箐口村的改变得益于贵州正在推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精准扶贫。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猕猴桃、樱桃、李子、养蜂等产业一个接一个发展起来了,而且覆盖到了箐口村的家家户户。现在,学校建起来了、环境好起来了、山上绿起来了、村民的荷包也逐渐鼓起来了。

不到一年时间,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种植李子3000余亩、猕猴桃1500亩、樱桃500余亩,还养殖了近800箱中华蜂……一个偏僻穷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地处贵州省黔南州苗岭深山区,辖4个行政村44个村民组,4012户15338人,苗族人口占比56.3%。

仙桥乡党委书记杨时江告诉记者,仙桥属于深石山区,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条件差,玉米单产水平不高,投入产出率低,比较效益差,经济效益“不划算”。

“这就迫切需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杨时江认为。

仙桥官方调研得出结论:15度以下耕地,主要改种蔬菜、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蔬菜、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种养经济;适度规划种植经济效益好的鲜食玉米、青贮玉米。

目前,仙桥乡成立乡扶贫开发公司,组建合作社13个,引导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订单,政府与贫困户签订脱贫订单推行“双订单”产业扶贫模式。

仙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也为村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机会。

近年来,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的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步伐,为全省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作为中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生态环境在全国比较优势与规模传统种植业冲突明显,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贵州山乡脱贫拓宽路径,也激活山地经济,为农民增收带来多种可能。(杨云)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