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探索“国外种植+口岸加工”新模式 发力口岸经济

发布时间: 2018-01-29 09:52:04 |来源:中新网 | 乌娅娜 |责任编辑: 沈晔

 

内蒙古探索“国外种植+口岸加工”新模式发力口岸经济

图为满洲里口岸。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图

28日,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已接近尾声。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詹少彤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为内蒙古的口岸经济发展发声。

詹少彤介绍,内蒙古接壤的俄罗斯和蒙古国土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好,可以轮流耕种、修养生息。而中国人力资源充足、又有丰富种植经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詹少彤说:“由于进口农产品存在疫情疫病传播的风险,按照国际惯例和现行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直接进口。因此,我们大力引导和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国外种植+边境口岸加工’模式,鼓励国内企业到俄、蒙两国去种植,将种植的初级农产品返运回来,在口岸加工为成品。这样既防范疫病疫情传入,规避质量安全风险,又能带动口岸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内蒙古已经有28家企业“走出去”开展种植业,达成105个合作项目,种植面积达到143万公顷。


詹少彤举例道:“我们指导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建设粮食加工园区,到2017年已经有10余家企业从事粮油加工业,共有47万吨在口岸实现了落地加工,占到粮食进口总量的84%以上,为口岸地区创造了约30亿元的产值,并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成为口岸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詹少彤介绍,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得益于进口指定口岸的建设。记者了解到,国家对特定进口产品实施指定口岸政策。针对毗邻俄、蒙地区特点,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坚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理念,科学谋划全区进口指定口岸布局。詹少彤介绍,检验检疫部门已经指导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珠恩嘎达布其等口岸分别建设了粮食、饲草、肉类、汽车等9个进境指定口岸,成为带动口岸经济发展的有力支点。

珠恩嘎达布其建成进口饲草指定口岸后,2017年进口饲草达到11.7万吨,极大缓解了牧区草荒;满洲里作为汽车进口指定口岸,2017年进口汽车878辆,货值约5729.5万美元,同比增长96.0%和57.0%,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二连浩特口岸2017年进口马肉2.3万吨,蒙古国熟制牛羊肉实现全国首次进口;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建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后,实现了油菜籽、小麦等16种俄蒙农畜产品的常态化进口,以及亚麻籽、葵花籽等4种俄罗斯农产品的临时进口,到2017年已进口俄蒙农产品51万吨。

“进口指定口岸对口岸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推动进口种苗、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等指定口岸建设。”詹少彤告诉记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拥有超过4200公里的边境线。现有对外开放的口岸19个,其中6个对俄罗斯开放口岸,10个对蒙古国开放口岸,3个国际航空口岸。


新闻热图 >>更多